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语恨飞迟天欲明,殷勤似诉有馀情。
仁风已及芳菲节,犹向花溪鸣几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诗人在这个时候听到了莺鸟的鸣叫。第一句"语恨飞迟天欲明"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不舍,天色将明却仍旧是夜晚,这里的“恨”字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殷勤似诉有馀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第二句"仁风已及芳菲节"中的"仁风"指的是春天温柔的风,它已经到达了花开的时节,给人以生机与希望。紧接着的“犹向花溪鸣几声”则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声音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细腻的情感,即便是在美好的春日里,他依然倾听着莺鸟清脆的鸣叫,享受着这一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莺鸟鸣叫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内心的情感流动。它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写照,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抒发。
不详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方寻莲境去,又值竹房空。
几韵飘寒玉,馀清不在风。
一树红花映绿波,晴明骑马好经过。
今朝几许风吹落,闻道萧郎最惜多。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毛衣似锦语如弦,日煖争高绮陌天。
几处野花留不得,双双飞向御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