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寄纪怀

短藜扶醉冒林霏,线路登登转翠微。

觅静颇烦神独往,慰怀真惬老相依。

移来松桂生还密,羁住山云出便归。

假寐石床动村鼓,梦回犹觉世情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漫步于山林之中,以自然为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慰藉。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首联“短藜扶醉冒林霏,线路登登转翠微”描绘了诗人手持短杖,步履蹒跚地穿行于雾气缭绕的树林之中,沿着蜿蜒的小路,一步步攀登至翠绿的山峰之上。这里运用了“短藜”、“醉”、“林霏”、“线路”、“登登”、“翠微”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行踪和所见之景,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颔联“觅静颇烦神独往,慰怀真惬老相依”表达了诗人寻找心灵宁静的渴望与过程。在孤独的旅途中,诗人似乎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这里的“觅静”、“颇烦”、“神独往”、“慰怀”、“真惬”、“老相依”,既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在孤独中找到了某种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颈联“移来松桂生还密,羁住山云出便归”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诗人将松树、桂树等自然元素融入生活,它们不仅生长茂盛,还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同时,“羁住山云”与“出便归”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尾联“假寐石床动村鼓,梦回犹觉世情非”则以梦境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在短暂的休息中,仿佛听到了村庄里的鼓声,当梦醒时分,诗人意识到自己与世俗社会的距离,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超脱了尘世的纷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自我、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汪可亭节推报政

嘉石衡量法许平,海乡随处绝冤声。

馈鲜偶值悬鱼在,入觐真怜鬻马行。

九石潭边度梨岭,独峰江上见桐城。

名公行烈来贤事,碧落秋高老气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访云庄

次第长林起曙烟,跛羸扶上木兰船。

水纹细皱鱼常跃,野色荒凉月尚悬。

百丈分流入南浦,千寻积翠起中天。

庄前荔树生来合,丛桂花开总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金蓉溪司马

鹄立仙班识羽仪,孤忠端荷四朝知。

晓临枫陛旁看壮,秋入蓉溪旧有期。

西夏安攘经国计,内廷献纳荩臣私。

浮云野水宽闲外,沙塞无尘属远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书怀

壮游三办乞閒身,诏起翻于老出贫。

食力几还干笔研,竭愚犹拟荅㳙尘。

两间独复求真我,一席公参对野人。

雨节风时关泰运,八荒同幸泰平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