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

年病从横至,动息不自安。

兼豆未能饱,重裘讵解寒。

况乃冬之夜,霜气有馀酸。

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灯光明且灭,华烛新复残。

衰颜依候改,壮志与时阑。

体羸不尽带,发落强扶冠。

夜景将欲近,夕息故无宽。

忽有清风赠,辞义婉如兰。

先言叹三友,末言惭一官。

丽藻高郑卫,专学美齐韩。

审谕虽有属,笔削少能干。

高足自无限,积风良可抟。

空想青门易,宁见赤松难。

寄语东山道,高驾且盘桓。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邢邵在冬夜中的孤独与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体不适、生活困顿的现状,以及对时光流逝、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哀叹。

首句“年病从横至”,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疾病缠身,岁月的侵蚀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接着,“动息不自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安的状态,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息,都感到极度的不适和困扰。

“兼豆未能饱,重裘讵解寒”两句,通过食物的匮乏和衣物的不足,形象地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即使穿着厚重的裘衣也无法抵御严寒,更不用说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了。

“况乃冬之夜,霜气有馀酸”则将环境的恶劣推向了极致,冬夜的寒冷加上霜气的侵袭,让诗人倍感凄凉和痛苦。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风声、月影、灯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悲凉的氛围。

“衰颜依候改,壮志与时阑”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身体的衰老、壮志的消逝,让他深感无力和悲哀。

“体羸不尽带,发落强扶冠”更是直接描绘了身体的虚弱和外貌的变化,带子无法完全系紧,头发稀疏需要勉强戴上帽子,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苍老和病态。

“夜景将欲近,夕息故无宽”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压力,夜晚的来临并没有带来任何的解脱或宽慰。

最后,“忽有清风赠,辞义婉如兰”转折之处,似乎有一丝希望的曙光。清风的赠予,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三友”和“一官”自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的无奈。

“丽藻高郑卫,专学美齐韩”表明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学习并模仿着古代伟大的文人如郑卫、齐韩等,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审谕虽有属,笔削少能干”则体现了诗人在创作上的努力与局限,尽管有着明确的意图和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足自无限,积风良可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望,认为只要不断积累和学习,就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空想青门易,宁见赤松难”则是对过去和未来的对比,青门易指过去的轻松和自由,而见到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则象征着难以实现的理想。

“寄语东山道,高驾且盘桓”最后,诗人以东山道为喻,邀请朋友或读者一同分享这份孤独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暂时停留、反思的心愿。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收录诗词(10)

邢邵(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吉。邢臧弟。十岁能属文,有才思。文章典丽,既赡且速。仕北魏,释褐宣武帝挽郎。孝庄帝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尔朱荣入洛,邵与杨愔避于嵩山。节闵帝普泰中,除给事黄门侍郎。为高澄所征,与温子升共为侍读。其后除骠骑、西兖州刺史,有善政。还都,历中书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有文名。富藏书,为北齐私家之冠。尝与杜弼共论名理,认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邢特进集》明人辑本

  • 字:子才
  • 籍贯:北齐河间鄚
  • 生卒年:496—?

相关古诗词

冬日伤志篇

昔时惰游士,任性少矜裁。

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

折花步淇水,抚瑟望丛台。

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

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

天高日色浅,林劲鸟声哀。

终风激檐宇,馀雪满条枚。

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

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

形式: 古风

七夕诗

盈盈河水侧,朝朝长叹息。

不吝渐衰苦,波流讵可测。

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

束衿未解带,回銮已沾轼。

不见眼中人,谁堪机上织。

愿逐青鸟去,暂因希羽翼。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齐韦道逊晚春宴诗

日斜宾馆晚,风轻麦候初。

檐喧巢幕燕,池跃戏莲鱼。

石声随流响,桐影傍岩疏。

谁能千里外,独寄八行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应召甘露诗

膏露且渐洽,凝液汭旌旗。

草木尽沾被,玉散复珠霏。

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