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淮所作的《江阴寓舍漫兴六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读书茅檐下,古道照我颜”开篇,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简陋的茅屋中勤奋读书的情景,古道的光芒映照在他的脸上,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辉。接下来,“掩卷思古人,邈焉不可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深深敬仰和难以企及的感慨。
“当夕屡废寝,当昼屡废餐”,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为了追求学问而牺牲休息和饮食的刻苦精神。这种忘我的学习态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后,“浮辞炫俗易,实理躬行难”,诗人通过对比,指出空洞的言辞容易被世人追捧,而真正深入理解并身体力行真理却极为不易,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展现了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也蕴含了对现实社会中浮夸风气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