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丁香结·除夕,和梦窗》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温馨与哀愁交织的情景。
“辞腊鼍寒”,开篇即以“鼍寒”点出冬末的寒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更迭。“供朝盘暖”则转而描绘出节日的温暖氛围,通过食物的热气营造出家的温馨感。“婪尾婆娑曾醉”,这里借酒后的轻盈舞动,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释放情感的欢乐状态。
“忆剪钗红腻,茸烂嚼、唾碧沾人衣袂。”这一句通过回忆往昔的场景,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色彩与情感的世界,红色的发钗、绿色的唾液,都成为记忆中的鲜明符号。“绿窗梅盏咒,团圆会、故园梦里。”绿窗前的梅花,象征着纯洁与希望,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仿佛在梦中重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宜男羞舞,尚会好语,年莺深意。”“宜男”是一种植物,常被用来象征生育与繁衍,此处以之为舞伴,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年莺”则是指春天的黄莺,其鸣叫声预示着新年的到来,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今似。守岁拚孤单,路数屏山未睡。”尽管现在可能独自守岁,但心中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即使身处屏山之中,也无法阻挡内心的热烈。
“祭馁诗魂,占迟镜听,拥灯人背。”“祭馁”意味着在饥饿中寻找慰藉,这里的“诗魂”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迟镜听”则是在等待新年钟声的那一刻,通过镜子倾听时间的脚步。“拥灯人背”则是在灯火通明的夜晚,与自己相伴,感受孤独中的温暖。
“山静犹是太古,悄立无春地。”这句话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宁静,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内心的平静与思考。“文君曾见否,留问南来燕子。”最后,诗人以文君(卓文君)的故事为引,询问南来的燕子是否见过文君,以此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除夕之夜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与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同时也不乏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在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节日中的种种细节与情感,使得这首词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与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