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行

平生不识云心子,墨妙通神有如此。

眼中何处修竹林,湘水边头烟雨里。

长林蔽亏天为阴,鹧鸪啼断江沉沉。

六月南风昼不热,人家住在丛篁深。

九疑山带苍梧野,翩翩帝子云中下。

凤鸾飞舞虬龙骧,羽葆鬖髾翠堪把。

我昔曾行赏溪曲,两岸波光漾寒绿。

万玉森森一径遥,溪口清阴到山麓。

今朝看图政自怜,画图身世俱茫然。

云心骨化丹阳土,吁嗟墨妙何人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墨竹行》由明代僧人释宗泐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墨竹画卷。诗中以“云心子”为引,巧妙地将墨竹与云雾相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墨竹在烟雨中的静谧之美,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平生不识云心子,墨妙通神有如此”,开篇即以“云心子”为题眼,暗示墨竹如同云中之物,飘渺而神秘,展现出墨竹的独特魅力。接着,“眼中何处修竹林,湘水边头烟雨里”两句,将读者引入一幅烟雨蒙蒙、竹影婆娑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长林蔽亏天为阴,鹧鸪啼断江沉沉”描绘了竹林深处的幽静与神秘,鹧鸪的啼声在江面回荡,更添了几分诗意。接下来,“六月南风昼不热,人家住在丛篁深”则通过夏日的清凉与竹林人家的生活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九疑山带苍梧野,翩翩帝子云中下”两句,将视线转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九疑山与苍梧野的壮丽景色,与云中翩翩起舞的帝子形象相结合,赋予了诗歌以神话色彩。最后,“凤鸾飞舞虬龙骧,羽葆鬖髾翠堪把”描绘了凤凰、鸾鸟、虬龙等祥瑞之物的飞翔与舞蹈,以及翠绿的羽毛,增添了诗作的华美与生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墨竹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宇宙万物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张孟兼太常白石山房图

浦江先生张太常,白石山下开山房。

读书养亲不下堂,青山自高溪自长。

一从攀龙上天阙,山中十年春草歇。

夜飞清梦到山房,堂上双亲已华发。

孙卿颇擅丹青好,为写新图慰怀抱。

秋云半掩草斋寒,白鹤不归松树老。

我见新图忆旧山,石梁垂瀑萝阴閒。

金华赤城咫尺间,何日拂衣从此还。

形式: 古风

墨竹歌(其一)

房山高侯爱写竹,一埽生绡数十幅。

风影翩翩此两枝,湘君遗佩湘江曲。

兵戈十年翻地轴,零落残纨如断玉。

晴轩试挂惊老目,素壁清飙拂寒绿。

形式: 古风

墨竹歌(其二)

魏公文章妙天下,世称善书兼善画。

松雪高斋秋气清,照眼琅玕入模写。

一竿秀出何潇洒,美人独立疏而野。

九疑云老楚江寒,翠盖临风为谁把。

形式: 古风

短歌寄魏仲远

夏盖湖吞上虞浦,魏君家在湖边住。

岸花汀草几春秋,白鸟沧波自朝暮。

知君爱客仍好奇,画船载酒如渼陂。

棹歌中流日将夕,璧月涌出青琉璃。

嗟哉隐居端有道,世上无如閒处好。

王充遗迹尚可寻,贺老风流良不少。

去年听诏来京国,识君脸红头半白。

别怀空与水东流,海燕江鸿断消息。

今朝闻有东州船,尺书欲寄心茫然。

福源精舍地最偏,安得与君湖上相周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