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岘樵枌东老屋校韵图

古人取韵缓,清浊限方域。

世儒泥章句,音义遂烦数。

长短齐人言,轻重汉儒读。

后出益纷拿,圈发逞私欲。

梁陈讲声病,强以四声束。

高贵暨梁武,卓识独破俗。

奈此风会趋,浮华斫其朴。

颠倒言下上,虚实昧秀宿。

鲖乃切纣红,顼改翻许绿。

燕说谁为刊,天籁返遭梏。

北宋家法存,近守唐代躅。

丁贾皆经儒,同志有洙淑。

十卷十二凡,部别慎通独。

悂缪偶貤孙,典刑未祧陆。

字不取类隔,文亦参篇玉。

别体务荟萃,一音自联属。

虽病雅俗殽,尤多形体复。

观过宜知仁,多文在富蓄。

谁欤妄兼并,画部成百六。

疵议丛刘渊,创始实文郁。

国朝勇复古,亭林首张目。

十部至廿一,研析递繁缛。

经子务博证,集矢遍吴棫。

入声互割配,头脯强接续。

其意或过通,往往见违触。

之脂支必分,元魂痕当副。

无锡与仪徵,雅冀古骚复。

昌言终未行,习非徒娽娽。

蒙尝发狂论,吹万贵抱蜀。

双声本天机,造化具宫角。

六书半形声,偏旁不相黩。

持此两大端,如宗合其族。

一扫尘径芜,兼通绝津轴,霓蜺枉分别,颇陂免点辱。

屡欲勒一书,私以诏家塾,病懒辍觚翰,家贫艰毕牍。

羡君勤著述,榆阴掩深屋。

朝夕罗丹铅,雅话尽籑录。

简炼比治兵,爬梳类折狱。

即觇经济优,岂为盘错衄。

此图便千秋,雕虫等奴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李慈铭对古代汉语语音学研究的评论,他批评了从古至今语音韵律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和流弊。他认为古人取韵较为自然,而后来的学者过分拘泥于声韵规则,导致繁琐复杂。他还提到了梁陈时期对声病理论的强调,以及北宋时期试图保存古音的努力。然而,他指出这些努力在实际应用中常被浮华风气所侵蚀,语音分类混乱,甚至出现了错误。

诗中提到的“字不取类隔”、“别体务荟萃”等,反映了他对文字分类和语音系统的一些独特见解,主张回归语言的本质,反对过度划分和混淆。他还表达了对复古运动的支持,但批评了未能广泛推行的局限性。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完成一部系统的韵书的遗憾,对作者勤奋著述的赞赏,并期待对方的研究能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认为这将超越雕虫小技,具有深远意义。整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对语言学研究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盂鼎铭拓本为伯寅侍郎赋(其一)

粲粲孟鼎铭,吴陈考已备。

侍郎精古籀,抉摘无遗义。

我所三摩挲,尤在玟珷字。

于古无可徵,请更对以意。

吕伋谥丁公,《说文》作玎谊。

丁癸本殷号,周人始制谥。

偏旁随事增,古盖有斯例。

唐虞及三代,以玉供神事。

大夫有石宔,郊宗详其制。

王公当用玉,疑非起后世。

谥为作主用,加玉所以志。

此乃真古文,千钧一发系。

寄语一孔儒,挢舌莫诧异。

形式: 古风

盂鼎铭拓本为伯寅侍郎赋(其二)

所贵金石文,为可证故书。

佚事或创获,小学犹其余。

兹鼎郑重言,宗周王命盂。

锡以鬯一卣,黻冕车旗俱。

邦司四百人,仆驭至庶夫。

是当为重臣,何以名泯如。

成王廿三祀,警酒资吁谟。

初疑武之穆,盂本可通邘。

然此述王命,岂容以国呼。

又疑盂于借,唐叔字子于。

然曰祖南公,世系难强诬。

班表有邗叔,时地亦未殊。

其人又无考,傅会滋成愚。

祝雍与陶叔,一例同嗟吁。

仰屋徒自笑,秋风在庭梧。

形式: 古风

潘伯寅光卿属题小像

走也四载客京邑,短箠不到公卿门。

光禄清流世眉目,独念僵卧时相存。

早年文采动天下,性分夙契忘寒暄。

握手数人足隐蔽,神明霞举何轩轩。

咸丰季年国事亟,共鲧得政刑狱繁。

百司汗缩奉教令,四夷抵衅窥畿藩。

佥壬决策下殿走,六龙已驾谁扳援。

君当车辙读弹事,请斩二竖竿其元。

朱游未得上方剑,楚玮已出驺虞幡。

退焚谏草泪沾■,苍梧莫诉心烦冤。

柳伉疏传翰林重,汲黯身在朝廷尊。

乃知法从有真职,非徒簪笔檷玙璠。

昔者宣宗治仁厚,大臣敬礼如友昆。

太傅廿年长揆席,君臣一德情尤敦。

世家乔木国所恃,相门之庆钟文孙。

神羊触邪岂轻出,鸣凤应律无凡喧。

梁洋不闻召陆贽,保全终始先皇恩。

方今天日正开霁,朝局奠定无翳昏。

君居九列更慷慨,白简上殿多危言。

澄清斯世自君责,愿蓄光采培根源。

吴生写真有神致,寒冬四坐回春温。

侍中风貌玉界尺,可知峰距侔昆仑。

自惟历落笑桓茂,更揣骨相愁虞翻。

麒麟阁上速起稿,犊辕画我归邱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自题霞川老屋图

我家世在城西居,翰林吴君为缋图。

长安尘沙正眯眼,突兀忽见先人庐。

二百年来有此屋,东南斜抱两河曲。

城边绿树万家烟,桥畔朱楼百竿竹。

横河北绝官渎流,烟波浩淼无春秋。

鸥凫四散不知处,鸣榔往往闻渔舟。

直河西接钱青水,迤逦长流百余里。

估帆日夜排樯来,艳说霞川一湾绮。

蓬莱驿路清风多,连云绰楔垂女萝。

会龙尚记前朝事,卧虹不绝行人歌。

先人辛苦一廛寄,旧德清门子孙庇。

规制朴陋无敢增,宗族环居莫轻弃。

幼骑竹马携短童,东眷西眷随所从。

鹅鸭时闹比邻塾,纸鸢闲趁陂塘风。

最忆读书一弓地,杨柳临池滴窗翠。

拥卷随时倚树吟,洗研呼俦捉鱼戏。

我生二十行适燕,沧海横溢无愚贤。

马蕃亦逐贾区尽,桑柘一例随飞烟。

归来城郭都非旧,到岸牵船暂相就。

新丰门巷何处寻,安仁故第从谁售。

海燕年年绕屋飞,梦中图画是耶非。

多情惟有霞川水,日望行人万里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