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素轩去婺守为本道仓使

人物乾淳旧典型,满腔全是远庵仁。

来时懒作三刀梦,去日留为一道春。

千里桑麻深雨露,双溪风月更精神。

出门父老欢迎处,犹有文公旧郡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这是乾淳时期的人物典范,心中充满了远庵的仁爱。
他来时不愿做虚幻的美梦,离去时希望留下春天般的温暖。
千里农田沐浴着深沉的雨露,双溪的风景和月色更加鲜明。
离开时,乡亲们在欢迎的地方,还有文公旧时治下的百姓铭记着他。

注释

人物:指代某个人物。
乾淳:宋朝的乾淳年间。
典型:典范,榜样。
远庵: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或地名,代表仁爱。
仁:仁爱,慈善。
懒作:不愿意做。
三刀梦:可能指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道春:春天般的温暖。
桑麻:泛指农作物。
深雨露:充足的雨水和滋养。
双溪:两条溪流。
精神:鲜明,生动。
出门:离开。
父老:年长的人。
欢迎:迎接。
文公:指文公,这里可能是对某位有德政的官员的尊称。
旧郡民:过去的郡民,即曾经生活在那里的居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名为《送赵素轩去婺守为本道仓使》。从诗中可以看出,王柏在送别赵素轩时,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人物乾淳旧典型,满腔全是远庵仁。"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充满古风、温文尔雅的场景,其中“人物”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与人物,“乾淳”则意味着清廉和纯正,而“旧典型”则表明了一种对传统美德的追求和尊崇。诗人将这种氛围与远庵仁相联系,显示了他对于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品格高尚之人的赞赏。

"来时懒作三刀梦,去日留为一道春。"

这里的“来时”和“去日”分别指的是赵素轩到来和离去的时刻。“懒作三刀梦”是一种比喻,表示对友人到来的期待与渴望,如同难以入睡,只能做梦一般。而“留为一道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即使是在朋友离开之后,也能留下一丝温暖的春意,即不让友情随着时间而消逝。

"千里桑麻深雨露,双溪风月更精神。"

这一联描绘了一幅远行者在大自然中的景象。“千里桑麻深雨露”形容了长途跋涉中的湿润气氛,而“双溪风月更精神”则强调了诗人对于赵素轩此次出行的期许,希望他能在旅途中也保持一份清新脱俗的心境。

"出门父老欢迎处,犹有文公旧郡民。"

这里,“出门父老欢迎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赵素轩离别时,村中的长者们依然热情地欢送这一情景的怀念。而“犹有文公旧郡民”则提及了历史上的贤良之士文公(孔子弟子之一),暗示着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仍能找到一些保持传统美德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情世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品格高尚之人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重视。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送硕夫兄之武昌

年年征袖拂孤篷,饱历风霜似有功。

行李又谋千里外,别情多在数联中。

骚骚荻岸飘新白,索索枫江落冷红。

若遇雁音频寄字,寒窗时欲对清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适庄兄游山

谁阁重阴一日晴,清游应是惬高情。

遥知雨后山光好,但想云边屐齿清。

素壁虽曾题旧字,沈痾不许插新盟。

因知关吏留鱼钥,谩遣奚奴候晚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题八咏

楼压重城万井低,星从天阙下分辉。

伤心风月诗应瘦,满眼桑麻春又肥。

山到东南皆屹立,水流西北竟同归。

倚阑莫问齐梁事,断石凄凉卧落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哭钱学老

鲁国黔娄死,升堂吊者谁。

不邪能至此,千载有妻知。

凛凛默成德,清风百世师。

舅甥贫到底,终老外家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