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门下侍郎东台夜直见寄

五年班缀望夔龙,曾托帡幪庇雨风。

末路自矜黄发老,平时曾识黑头公。

升沈不改交情见,出处虽殊趣舍同。

谩叩芜音答高唱,终惭下管应清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五年级的学生期待着夔龙的庇护,曾经依赖他们的保护度过风雨。
在人生的晚年我自夸白发苍苍,年轻时也曾认识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
无论地位高低,我们的友情始终如一,尽管出处不同,志趣却相同。
徒然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回应他们的高论,我终究感到惭愧,因为我的才能无法匹配清高的宫阙。

注释

五年班:比喻学生时代。
缀望:期待、仰望。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权威和保护。
帡幪:庇护、保护。
雨风:比喻生活中的困难。
末路:晚年。
黄发老:形容年老。
识:认识。
黑头公:指位高权重的官员,因古代官员初出仕途头发乌黑。
升沈:升迁沉沦,指仕途得失。
交情:友情。
出处:出仕或退隐。
趣舍:志趣和选择。
谩叩:徒然、空自。
芜音:无意义的声音。
高唱:高明的见解或言论。
下管:才能低下的人。
清宫:清高显赫的宫廷或职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作品,题为《和门下侍郎东台夜直见寄》。诗中,诗人以“五年班缀望夔龙”起笔,表达了对门下侍郎(朝廷高级官员)的敬仰,如同期待着夔龙般的贤才。他回忆过去受到过对方的庇护,即使在晚年仍怀感激之情。

“末路自矜黄发老”描绘了诗人的自我感慨,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自尊与自信。接着,“平时曾识黑头公”暗示了诗人与门下侍郎的深厚交情,即使官场地位有别,但彼此的志趣相投。

“升沈不改交情见”强调了友谊的持久不变,无论仕途浮沉,他们的友情依然如故。最后一句“谩叩芜音答高唱,终惭下管应清宫”,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只能以微弱的回应来表达敬意,对于侍郎的高雅诗篇,深感惭愧,仿佛自己的诗才无法匹配对方的清雅之音。

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前辈的尊重和对自己才能的谦逊,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太学

圣主恢儒率旧章,首冬鸣跸下胶庠。

生师褒博趋鳣序,文武端严列雁行。

承诏敷陈商戊甲,执经环立晋袁王。

三千学者多才秀,定有同升孔子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王大观寄张仲巽

内使名卿话昔游,高谈术略气横秋。

边亭一别嗟淹久,故眼相看重唱酬。

旧德朝端方见用,清才关外苦难留。

腰间鞶绶频加宠,几见新头代故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长句三首(其三)

奉宸班近殿中香,人在金銮日月旁。

鱼藻君臣同恺乐,露萧遐迩荷龙光。

已闻幼海歌重润,更得清风诵十章。

嘉会古今应罕遇,未饶西母白云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长句三首(其二)

从臣环极宴披香,帝子趋庭揖在旁。

日御舒长延昼景,星辉明润照天光。

沉沉殿幄三云邃,簇簇宫花五采章。

四曲汉歌齐祝圣,九宾周卫尽班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