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万邦荣的《偶感(其一)》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诗中表达了对无名利之争和淳朴人性的向往,认为如果世上没有名利的诱惑和官场的束缚("世无名与宦"),人们的心灵将回归古代的质朴("人心皆太古")。诗人进一步设想,若无现代交通工具("世无轮与蹄"),人们会更加坚守乡土,生活更为安定。
接着,诗人以"造物凿混沌"暗指社会变迁带来的混乱,而"驱人投网罟"则比喻人们被现实所困,如同落入渔网。然而,诗人并未完全绝望,他提出一个超越世俗的理想:“谁能翔天外,超然黄鹄举。”这是对自由飞翔、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的向往,象征着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展现出诗人对于淳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个人自由的渴望,体现了清代理想主义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