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

孤峰独立耸巑岏,辙迹苔封晕未乾。

秀拔山川清气上,直冲星斗夜光寒。

东南拟作擎天柱,今古称为压地盘。

上有鼎湖风雨隔,宝莲吹下碧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一座孤独的山峰高耸入云,车辙痕迹被青苔覆盖还未干透。
秀美的山水间清气升腾,直冲星空,夜晚的光芒显得寒冷。
它被比拟为支撑天地的柱子,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大地的支柱。
山巅之上有如鼎湖般的风雨相隔,宝莲花在碧空云朵中随风飘落。

注释

孤峰:单独的山峰。
巑岏:形容山势险峻、巍峨。
辙迹:车轮留下的痕迹。
苔封:被青苔覆盖。
晕未乾:痕迹湿润未干。
秀拔:挺拔秀丽。
清气:清新的气息。
星斗:星星和北斗。
夜光寒:夜晚的星光清冷。
东南:方位,这里指东方。
擎天柱:支撑天空的柱子。
压地盘:稳固大地的基础。
鼎湖: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高远。
风雨隔:风雨相隔,难以接近。
宝莲:珍贵的莲花。
碧云端:青天白云之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峰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孤立的高峰如同天然的柱石,挺拔而独立,峰顶的苔藓还未完全干透,显示出一份生机勃勃的气息。而“辙迹苔封晕未乾”则是对山中幽静环境的一种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力。

“秀拔山川清气上”一句,则将目光引向更高处,山川间的清新空气直冲云霄,与夜晚璀璨的星斗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接近天际的壮阔感。这里的“秀拔”二字,用来形容山川之美,不仅是外在的景观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赞叹与向往。

至于“东南拟作擎天柱,今古称为压地盘”,则是在借助自然之力来比喻人类对于世界的支撑作用。这里的“擎天柱”和“压地盘”,都是强烈的动词短语,用以形容山峰如同巨人般站立于大地之上,既有稳固的力量,又不失壮观。

最后,“上有鼎湖风雨隔,宝莲吹下碧云端”一句,更是诗中高潮部分。“鼎湖”作为特定的地理名词,为诗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风雨交织,宝莲花(即莲花)在这自然的洗礼之下,被描绘得更加清新脱俗,仿佛是天界中的珍奇。而“碧云端”则将读者带入一片仙境,如同诗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果,是对心灵深处的一种抚慰。

整首诗通过对山峰、苔藓、清气、星斗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无比的敬仰之情,并以此寄寓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渴望与支撑。

收录诗词(2)

朱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沈沈。

中有伤春一片心。闲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

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挽陈有功

生平不肯负所学,高洁清风自凛如。

逆孺殿岩辞特荐,昵交戚畹绝私书。

不矜虏馆穿正鹄,甘向蛮溪佩左鱼。

沅芷澧兰香满路,万人恸哭护灵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真珠帘

春云做冷春知未。春愁在、碎雨敲花声里。

海燕已寻踪,到画溪沙际。院落秋千杨柳外。

待天气、十分晴霁。春市。又青帘巷陌,红芳歌吹。

须信处处东风,又何妨对此,笼香觅醉。

曲尽索馀情,奈夜航催离。梦满冰衾身似寄。

算几度、吴乡烟水。无寐。试明朝说与,西园桃李。

形式: 词牌: 真珠帘

大涤洞天留题

不得入壶中,不知有洞天。

未许涉弱水,蓬瀛名空传。

洞霄古真境,九锁开其先。

灵殿拱嘉树,奇岩漱飞泉。

朝气夜沆瀣,夕岚蟠霏烟。

自从汉晋间,隐迹丛真仙。

所以镇琳宫,距今千百年。

我来寻胜游,聊以息尘缘。

谁意得高人,凡百为之前。

扪萝扣大涤,曳裾登来贤。

宫殿本邃靓,亦许奉周旋。

倦游恬小憩,借我幽榻眠。

觉我黄粱梦,枕上破缠绵。

醉我真一酒,春台熙熙然。

勿谓房栊深,入室乃渊渊。

勿谓栏槛小,栖幽即㛹娟。

苟有一拳石,天巧意已全。

苟有一树木,风月亦足延。

况是石与木,森罗呈万妍。

有仙山即灵,君当悟真筌。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