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授衣话吴兴旧游

昔年曾记共清欢,水国楼台入夏寒。

好事故人分茗供,高情太守借山看。

过桥树色浓于画,掠艇溪光染未乾。

安得与君常泊宅,更无尘土污毫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在吴兴的美好回忆,充满了对友情、自然美景以及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昔年曾记共清欢”直接点明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友人共享清雅之乐的情景历历在目。接着,“水国楼台入夏寒”一句,通过夏日的清凉氛围,渲染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与凉爽,楼台倒映在水中,增添了几分幽静之美。

“好事故人分茗供,高情太守借山看”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品茗谈心,高雅的情趣;太守借山,更是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尊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也蕴含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

“过桥树色浓于画,掠艇溪光染未乾”则将笔触转向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过桥而见树木郁郁葱葱,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溪流上的小船轻掠而过,水面泛起的波光还未完全消散,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灵动与生机。

最后,“安得与君常泊宅,更无尘土污毫端”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长久相聚、远离尘嚣的渴望。希望未来能与好友常伴,享受无尘无垢的纯粹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闲适生活的深深眷恋,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四月十一日客广陵秋玉佩兮招予同为京口之游晚雨泊舟入高旻寺

龙宫晚沈沈,天人卫庭户。

清泠七叶林,几点摩罗雨。

门前为通津,方袍自安处。

孤塔倒池深,定禽隐花聚。

采真具扁舟,信步皆净土。

晬容睇如空,心叩寂寞取。

形式: 古风

晓霁出江口望五州山

夷犹方舟发,晓色江上微。

初识五州山,向来知是非。

泄云独未敛,沦波若无依。

连林翳更吐,秀岑觌复违。

徐闻风荻偃,氛净浮阳晖。

淹留惜去棹,赏此忘朝饥。

褰裳愿既谬,寻烟迹亦希。

偕我渔钓侣,眷言剪荷衣。

形式: 古风

重游焦山信宿石壁庵二首(其一)

神山眇何许,欲往不可求。

焦公栖隐处,溯沿成后游。

众木生夏寒,绝壁衔僧楼。

绿阴下无地,江影如雕锼。

移来天外帆,淼皛胡豆洲。

一窗纳万里,波远斜阳收。

禁足花幢古,摄衣筱坞幽。

他时风雨至,或见飞龙湫。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重游焦山信宿石壁庵二首(其二)

成连去我久,清兴窈如昨。

来逢海月明,遂践携琴约。

淙淙水鸣弦,心手两无著。

馀音入风林,坐使衣裳薄。

夜分江婓悲,古调久不作。

行将遍名山,远梦接衡霍。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