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袁易的《高阳台·鸳鸯菊》描绘了一幅秋日水边鸳鸯鸟的生动画面。"浴水雕翎,眠纱绣羽",形象地刻画了鸳鸯在水中嬉戏、羽毛如纱的优美姿态,展现了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翠被馀声,凉宵陡顿惊秋",通过听觉和季节变化,传递出一种由宁静到突然的秋意,引人遐想。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写鸳鸯的不老之态和对自由的向往:"妖姿不共流年谢,带睡魂、飞上枝头。任烟波,多少凄凉,分付轻鸥",表达了鸳鸯虽美丽却不受岁月侵蚀,能随心所欲飞翔于江湖的超然境界,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孤寂与无奈。
下片转向对花卉的描绘,"金英浓露才收。误芰荷翻雨,□梦悠悠",以荷花和露珠为背景,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失落。"陶令归来,十分芳意谁酬",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无人欣赏或回应这份深情的感慨。
最后,诗人借花自怜,"惜花长是招花恼,况动人、名字风流",感叹自己的情感无人理解,而"黯销凝,添得东篱,一段闲愁"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闲愁,寓情于景,韵味深长。整首词以鸳鸯和菊花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情感与时光流转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