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罗伦的诗《答夏宪副止庵见赠二首(其二)》以秋日高堂和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道义的追求。首句“高堂明镜万茎秋”描绘了明亮的厅堂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秋天的万千景象,暗含岁月流转之意。
“屋上西风撼不周”则借西风吹动屋檐,暗示世事无常,但诗人的心境并未被外界所摇撼,显示出坚韧的内心世界。“凿沼且留明月住,买山初为白云谋”两句,通过想象在池塘凿地留住明月,购置山林以亲近白云,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谁呼铁笛先招鹤,自著蓑衣早放牛”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吹铁笛引来仙鹤,身披蓑衣放牧,流露出诗人超脱尘俗的闲适之情。“道在莫须同出处,此心还向止庵求”是点题之句,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道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利,他将寻找内心的宁静归于止庵,即寻求精神的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罗伦淡泊名利、追求道义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