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岳麓寺道乡台

坡仙不谪黄,黄应无雪堂。

道乡不如新,此台无道乡。

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颃。

一落名胜手,境与人俱香。

悲吟倚空寂,临眺生慨慷。

道乡不可作,承君不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苏东坡没有被贬到黄州,黄州应该也没有他那雪堂的景象。
道德之乡的新景不如旧景,这座台子上已找不到道乡的气息。
青山若非适合他的心境,山中的精灵也无法与他相抗衡。
一旦落入名士之手,无论是风景还是人都会增添芬芳。
在空寂中悲伤吟咏,远望时心生感慨。
道乡的意境不能轻易描绘,但你的恩情我不会忘记。

注释

坡仙:指苏轼,因其诗文才情出众,人称坡仙。
谪:贬谪,官职降级或流放。
黄:黄州,地名,在今湖北省。
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
道乡:道教中的理想境界,也指苏轼的精神追求。
新:新的景象或环境。
此台:指某个具体的台子。
山灵:山中的精灵,象征自然之力。
颉颃:抗衡,这里形容山灵与人的精神共鸣。
名胜:著名的景点,这里指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俱:都。
悲吟:悲伤地吟唱。
空寂:寂静的天空,也指孤独的环境。
临眺:登高远望。
承君:承受您的,这里可能指接受您的恩惠或关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牥所作的《题岳麓寺道乡台》。潘牥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岳麓寺道乡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色的感慨。首句“坡仙不谪黄”暗指苏东坡未被贬谪至黄州,暗示了道乡台与苏轼的缘分;“黄应无雪堂”则进一步强调了此处并非苏轼的雪堂。

接着,“道乡不如新,此台无道乡”表达了诗人认为道乡台虽名为道乡,但已失去了原有的道家气息,显得陈旧。而“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颃”则借青山之灵性,暗示道乡台的变迁与人事更迭。

“一落名胜手,境与人俱香”赞扬了岳麓寺道乡台在名胜之中独具魅力,环境与人文相互映衬,增添了香气。诗人“悲吟倚空寂,临眺生慨慷”在空旷寂静中抒发情感,登高远望时心生壮志豪情。

最后两句“道乡不可作,承君不可忘”表达了诗人对道乡台历史价值的尊重,提醒人们即使道乡台不再如初,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仍需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既描绘了道乡台的景致,又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联想和个人情感,展现了潘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7)

潘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端平二年(1235)进士第三名,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历浙西茶盐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淳祐六年卒于官,年四十三。有《紫岩集》,已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宋史》、《南宋书》有传。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岩词》一卷。存词5首

  • 号:紫岩
  • 籍贯:福州富沙(今属福建)
  • 生卒年:fāng)(1204——1246

相关古诗词

乌夜啼

无端小雪廉纤。入平檐。金鸭旋添龙饼,莫开帘。

寻梅约。开还落。可曾忺。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水龙吟

玉带悬鱼,黄金铸印,侯封万户。

待从头,缴纳君王,觅取爱卿归去。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洞仙歌

雕檐绮户,倚晴空如画。曾是吴王旧台榭。

自浣纱去后,落日平芜,行云断,几见花开花谢。

凄凉阑干外,一簇江山,多少图王共争霸。

莫闲愁、金杯潋滟,对酒当歌,欢娱地、梦中兴亡休话。

渐倚遍、西风晚潮生,明月里、鹭鹚背人飞下。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