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渡过扬子江的壮丽景象与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首句“篙滑露泥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晨雾中渡船行进时的景象,篙尖在湿润的泥地上留下痕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舟人及曙鸡”一句,将舟上劳作的人们与初现曙光的雄鸡相联系,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晓霞催日早,秋水拍天低”两句,通过“催”字赋予霞光以生命力,仿佛霞光在催促太阳升起,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晨曦画卷。而“秋水拍天低”则描绘了江水与天空的交融之景,水天一色,层次分明,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着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
“岸阔三山树,潮迷六代堤”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想象中的三山树木与历史的六代堤坝,既体现了地理空间的辽阔,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最后,“严城犹未启,何处听乌啼”以乌鸦的啼叫作为收尾,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寓意着黎明前的寂静与即将到来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新一天开始的期待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渡江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以及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