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天发神谶碑

峄山碑经野火焚,泰山刻石亡斧斤。

祖龙文字虽奇古,遗壁空说滈池君。

吴皓淫虐浮于政,小国亦侈封峦文。

国山未禅岩山刻,上天帝言山出银。

天玺元年漆月朔,费雩行视华覈闻。

其年阳羡表石室,明年天纪纪功勋。

是时临平湖开石印发,一千二百八十符瑞何纷纭。

五稔青盖已入洛,三段残碣徒埋云。

独有皇休明,小篆妙入神。

此碑险劲复沈著,一洗东京软美气习追先秦。

历千五百有余载,自山转徙亲香芸。

筹思亭后几再砺,尊经阁下宜三熏。

如何岁在乙丑之皋月,嘻嘻出出起束缊。

圣人意盖诛矫诬,燔之俾与臣斯泯。

日余宰临津,善卷洞侧摩米囤。

今得此碑火前拓,犹识竹根钗股春潮纹。

惜哉如此笔,胡弗写皇坟。

诗题炯戒忽发慨,若令长在山谷今犹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唐仲冕的《题吴天发神谶碑》以峄山碑和泰山刻石的历史典故为引子,表达了对碑文书法的赞赏。诗中提到的“峄山碑经野火焚”、“泰山刻石亡斧斤”,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碑文的不易保存。接着,诗人对比了吴皓的奢侈与皇休明的小篆之美,赞美后者书法的神韵和力度,认为其能超越东京的柔靡风气,回归先秦的雄浑。

诗中还提及了碑文的发现与流传,如“一千二百八十符瑞何纷纭”、“五稔青盖已入洛”等,展现了碑文的珍贵。然而,随着时间流转,许多碑刻被湮没,只有皇休明的碑幸存,且经过多次磨砺和敬奉。

最后,诗人感叹于碑文在乙丑年被重新拓印,虽然经历了火灾,但仍保留着独特的艺术痕迹。他惋惜未能将这样的佳作用于皇家陵寝,同时借此诗提醒人们珍视文化遗产,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以碑文的兴衰为线索,融合了历史、书法和文化感慨,展现出诗人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厚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16)

唐仲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早行

东方犹未晞,残月挂高树。

客子夜不眠,呼童问前路。

山深蹊径幽,蔓草被清露。

跨水一桥横,疏星明古渡。

遥闻叱牛声,人在云深处。

形式: 古风

德安道中

尽日雨濛濛,人行翠霭中。

山峦迷向背,村舍误西东。

水近鱼虾足,楼寒鸟雀空。

岭南逢驿使,梅信已潜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浔阳馆舍

孤城浩淼足烟波,北望其如旅况何。

盆浦地卑霜信早,衡阳山近雁声多。

庾公清兴今消歇,王浚楼船不再过。

圣世久无迁谪恨,琵琶一曲为谁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诗冢歌

九龙之麓梁溪旁,诗骨乃有名山藏。

文字精灵一点埋不得,熊熊奕奕万丈腾光芒。

古今诗人代有几,大抵苍蝇附骥尾。

啾啾啼出鲍家坟,至今寂寞荒烟里。

晴沙先生选诗一千一百有十人,残编断简堆积高于身。

何来贾生出奇计,瘗之石穴千载留其真。

君不见,伯鸾不作长康死,名士风流长已矣。

白杨树下冢累累,地角天涯竟何是。

精魂寄与残诗俱,萍聚沙抟偶然耳。

朽壤谁争牛耳盟,故鬼豪吟新鬼喜。

我思英雄事业才人诗,一例皆欲流传之。

选家意见各区别,沧海岂必无珠遗。

傥使欂栌杗桷供博采,安在单词只句不与风雅相扶持。

藓合苔封付岩薮,姓名零落知谁某。

得无地下修文广额收,光怪不许人间有。

呜呼冢中诗魂兮听我歌,笔将汝扫墨汝磨,生前曷不驱吟魔。

龙蛇蚯蚓一抔土,贤愚同尽将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