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其一)舟次皋亭,桃花谢三日矣,怅焉填此

寒深病浅。著意寻春春不见。莺燕人家。

偏我来时已落花。断红无语。水上星星流自去。

愁雨愁烟。略有芳阴盖画船。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黄燮清的《减兰·其一》描绘了词人在舟行皋亭时的所见所感。词中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和内心的惆怅。

"寒深病浅",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冷清而略带病态的氛围,暗示了词人身体状况不佳,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寒冷。"著意寻春春不见",表达了词人刻意寻找春天的痕迹,但春天却似乎已经悄然离去,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莺燕人家,偏我来时已落花",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凋零景象,词人感叹自己恰逢花落时节,更显孤独与失落。"断红无语",用无声的落花寓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词人借花自怜,表达内心深处的哀愁。

"水上星星流自去",运用比喻,将落花比作水面上漂浮的星星,形象地描绘了花瓣随流水消逝的画面,增添了凄美的意境。"愁雨愁烟",则通过风雨的描绘,渲染了词人愁绪的浓重。

最后,"略有芳阴盖画船",词人注意到少许残存的绿荫为画船提供了些许遮蔽,这微小的安慰似乎也难以驱散他心头的愁云,反而加重了词人的感伤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春天的凋零和词人的孤舟独行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情感真挚,语言含蓄。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减兰(其二)茉莉

芳心点点。细朵惺忪娇素艳。碎月筛廊。

凉约烟鬟称晚妆。玲珑小玉。窄袖轻衫初试浴。

香已销魂。况在秋罗扇底闻。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其一)题程雪研女史素贞折枝画册

一寸纤毫螺粉腻。不画长眉,不写鸳鸯字。

冷韵疏烟吹欲起。误他瘦蝶香魂滞。

流水芳华容易逝。未许东风,偷入生销里。

却笑寻常花并蒂。等闲青了垂垂子。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二)题汪沅兰女史残荷画扇

第六桥头曾唤渡。万叶摇云,绿断红尘暑。

隔水盈盈娇欲语。引人秋思香中去。

别后西湖谁可付。让与蜻蜓,占得花房住。

一镜相思无寄处。陂塘八月多烟雨。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湘月.题宗叔霁青太守涛绿笺词钞

晚窗展卷,认裁金乳玉,周柳情思。

携向旂亭待付与,扇底小鬟偷记。

引笛寻腔,挑灯读艳,几串珍珠字。

两三蝴蝶,隔花残梦惊起。

自叹十载填词,香愁翠语,耐孤吟滋味。

白眼红尘定笑我,年少清狂如此。

石汀新缘,箫联旧谱,幸结闲鸥契。

相思飞度,魏塘一片烟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