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松禅老人

楼台无地相公归,借住山峰接翠微。

济胜客输腰脚健,忧时僧识鬓毛非。

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蛇未息机。

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松禅老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首联“楼台无地相公归,借住山峰接翠微”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松禅老人高洁脱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的赞美,仿佛他已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颔联“济胜客输腰脚健,忧时僧识鬓毛非”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松禅老人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济胜客(即追求胜景之人)或许有着强健的体魄,但无法理解或感受到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而僧人虽能洞察世事,却可能因长期的修行而忽视了时间的流逝,忽略了生命的活力。相比之下,松禅老人既拥有坚定的意志,又能保持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智慧和精神境界。

颈联“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蛇未息机”进一步描绘了松禅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尚湖的鱼鸟为他提供了心灵的伴侣,而大泽中的龙蛇虽未停止其生命活动,但似乎也与老人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更寓意着松禅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尾联“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总结了诗人的感慨。斋心,即清心寡欲,专注于内心世界的修炼;观物变,则是观察万物的变化,从中领悟宇宙的真理。蒲团饱吃北山薇,形象地表达了松禅老人在简朴生活中寻求精神满足的状态。这一联既是对松禅老人生活态度的高度赞扬,也是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松禅老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3)

张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虞山谒松禅师墓

淹回积岁心,一决向虞麓。

晨暾彻郭西,寒翠散岩壑。

夹道坟几何,鸽峰注吾瞩。

停舆入墓庐,空庭冷花竹。

亟趋墓前拜,眦楚泪频蓄。

凄惶病榻语,万古重丘岳。

抵死保傅衷,都忘编管辱。

尊驺贡大义,凝欷手牢握。

宁知三日别,侍坐更不续。

期许更或忘,文字尚负托。

平生感遇处,一一缭心曲。

缅想立朝姿,松风凛犹谡。

九原石台前,随武不可作。

形式: 古风

守风福山港因登福山

惊涛挟风起,一笑独寻山。

近海无连岭,因沙作戍关。

棉田新涨急,雨网钓舟还。

人事从漂泊,登临意作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沈石友藏玉溪生像砚

包山妙笔摹玉溪,端石砚刻神仙姿。

沈郎得之日临池,雪窗更和无题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藏海寺

凭揽虞山望海东,尚湖荡碧剑门雄。

悬崖水拂飞来瀑,藏海深深隐万松。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