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侃对友人方孚若去世的哀悼之作,通过追忆与方孚若共事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首句“忆昨家君出帅时”,诗人回忆起过去,那时友人方孚若出任帅官,展现出非凡的英气,但当时并未得到太多人的认可或理解。接下来,“惟公英气少人知”一句,强调了方孚若的英气独特且未被广泛认知,暗示了他卓越的才能和品质。
“要除五事心常在,费尽千言气不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方孚若的高尚品德和坚定意志。这里的“五事”可能指的是五种美德或行事准则,而“千言”则代表了他用言语表达思想的丰富与深刻,即便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的气度也始终不卑不亢。
“渺渺淮波纷棹楫,晶晶霜日照旌旗”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方孚若的影响力和精神风貌。淮水波光粼粼,船只穿梭繁忙,象征着方孚若在世时的活跃与影响;而霜光照耀下的旌旗,则寓意着他的形象和精神如同日月般明亮,永存人心。
最后,“论功未尽还知否,应有名贤为立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功绩的认可和期待,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并为他立碑纪念。这里不仅是对方孚若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在道德品质上的高度赞扬,预示着他将被后世所敬仰和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过去事迹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方孚若的卓越才华、高尚品德以及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