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八首(其八)

花头月堕凉烟白,断梦轻于蝶。

一分秋恰上心头,刚是半分儿病、半分愁。

早风窣地窥帘隙,帘内桃笙滑。

芭蕉贪做一窗阴,次第看他叶叶、起秋声。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鉴赏

这首《虞美人》八首之其八,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人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花头月堕凉烟白”,以“花头”点明地点,暗示花丛之中,月亮已经低垂,夜色渐浓,凉爽的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断梦轻于蝶”一句,将梦境与蝴蝶相比较,暗示梦境的短暂与轻盈,如同蝴蝶般稍纵即逝,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与失落。

“一分秋恰上心头,刚是半分儿病、半分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秋天的凉意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上,也深深烙印在诗人心中,引发了一丝淡淡的忧愁和些许身体上的不适。这种微妙的情感体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早风窣地窥帘隙,帘内桃笙滑。”风吹过帘子的缝隙,似乎窥视着室内的情景,而室内的桃笙(一种竹制的床榻)在风中轻轻滑动,这一细节描写,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又暗示了室内环境的舒适与温馨,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感。

最后,“芭蕉贪做一窗阴,次第看他叶叶、起秋声。”芭蕉叶在窗外形成一片阴凉,随着秋风的吹拂,一片片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映射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日夜晚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季节更替中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九首(其二)

柳外日西斜,半臂凉些。花阴多上绿窗纱。

读罢道书人正倦,闲数归鸦。

短鬓惜年华,别恨偏赊。春深游客倍思亲。

花落年年长病酒,何况天涯。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九首(其三)

槛外绿漫漫,烟树回环。夕阳依旧满西山。

万户千门无觅处,寂寞春还。

无语独凭栏,旧事堪叹。龙舟犹系绿杨湾。

凤吹宸游天上去,流水人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九首(其四)

人静画帘低,铜鸭烟微。雨声才过碧檐西。

先见一绳银汉影,凉到生衣。

秋信是耶非,莲漏声稀。芭蕉刚与绿窗齐。

添了豆花红一桁,添个萤飞。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九首(其五)

睡起静啼鸦,新绿窗纱。午风刚飐树阴斜。

瞥见卷帘晴日影,满院杨花。

茵席任交加,莫更阑遮。东风此去又天涯。

记取今年深树底,今日吾家。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