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傅莘野(其三)》由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品德的崇敬与对其身后之事的关切。
首句“何事观风者,旌书表士林”以“观风者”比喻品评人物之人,通过表彰其事迹于书籍之上,彰显了逝者在士林中的崇高地位与影响。这一句既是对逝者生前德行的肯定,也暗示了其在后人心中的永久记忆。
接着,“杞忧终夜念,葵曝一生心”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指代忧虑国家大事(杞人忧天)和忠诚不渝(葵花向日)。这两句表达了逝者一生中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与忠诚,以及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生动地刻画了其人格魅力。
“百岁期将近,重泉路忽深”则转向对逝者生命终结的感慨,预示着百年之期将至,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变得深邃而遥远,充满了对逝者即将离开人世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儿孙争胠箧,字字是南金”描绘了后人在整理逝者遗物时的情景,强调了逝者留下的文字价值如同珍贵的黄金。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后人对逝者智慧与精神遗产的珍视,也寓意着这些文字将永远照亮后人的前行之路。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理想追求及身后之事的深情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传递出对人生价值、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