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八)

徘徊衡门下,独处无与邻。

登高望故原,倏已秋非春。

萧艾被崇冈,兰玉蔽荆榛。

岂不怀君子,欲往道无因。

天运既如此,已矣勿复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衡门之下徘徊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君子的思念。首句“徘徊衡门下,独处无与邻”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状态,衡门象征着简陋的居所,而“独处无与邻”则强调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

接着,“登高望故原,倏已秋非春”两句,通过登高远眺,对比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秋天与春天进行对比,突出了季节更替的鲜明感,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易逝、人事沧桑的感慨。

“萧艾被崇冈,兰玉蔽荆榛”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萧艾(蒿草)覆盖在高山上,而兰玉(兰花和美玉)却被荆棘遮蔽。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荒芜,也暗喻了社会环境的不公和人才的埋没。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最后,“岂不怀君子,欲往道无因。天运既如此,已矣勿复陈”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君子的怀念以及对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无奈。诗人虽然渴望与君子相会,但道路不通,似乎预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不再诉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宿命论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君子的怀念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记八首(其一)

茅斋近接野人庐,竹径松阴十亩馀。

巢鹤数声清梦晓,碧桃花下检丹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杂记八首(其二)

会仙桥西多酒家,日浇溪水酿松花。

山深客少无人贳,共酌茅堂对月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杂记八首(其三)

宿雨山中睡起迟,看花偶过白莲池。

朱明道士迎余笑,昨夜南岩长紫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杂记八首(其四)

石楼西望霭氤氲,几处青山带白云。

手挹茏葱吹夜月,碧溪飞起凤凰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