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宰生日乐府四首(其四)祈年歌

十雨五风年岁熟,万落千村俱种粟。

人从南亩把金犁,谁在庙堂调玉烛。

昔年避地今安居,前日荷戈今佩犊。

开元宰相不开边,当时米贱斗数钱。

自从罢武销剑戟,外户不闭俱安眼。

人蒙更生家受赐,父老欢喜儿童颠。

君不见天上宸章灿星斗,翔鸾惊飞翠蛟走。

为言一德似阿衡,上格皇天赞元后。

皇天报德亦可知,仁者必寿天无私。

但愿天心锡难老,貂冠画衮常光辉。

四国无兵谁不喜,共说升平自今始。

黄帝垂衣坐法宫,千岁常师广成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与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国家由战乱转向和平,由动荡走向稳定的过程。诗中提到“十雨五风年岁熟”,意指丰收之年,气候适宜,预示着农业的丰饶;“万落千村俱种粟”则描绘了广大乡村皆种植粮食的景象,体现了农业生产的普遍繁荣。

接着,“人从南亩把金犁,谁在庙堂调玉烛”两句,形象地展示了农民辛勤耕作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情景。农民在田间劳作,而朝廷中的官员则负责调和国家政策,确保社会秩序与经济稳定。

“昔年避地今安居,前日荷戈今佩犊”两句,通过对比过去的流离失所与现在的安居乐业,强调了国家由战乱到和平的转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使得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开元宰相不开边,当时米贱斗数钱”提到了唐朝开元时期的宰相张九龄,他以开明的政治理念,避免对外战争,使得国家经济繁荣,物价低廉。这与诗人所描述的宋代社会形成了呼应,表达了对当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赞美。

“自从罢武销剑戟,外户不闭俱安眼”进一步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指出战争的停止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心灵上的安宁与安全。

“人蒙更生家受赐,父老欢喜儿童颠”描绘了人民在和平时期获得新生,家庭受到恩惠,老少皆欢的场景,体现了社会整体的幸福感。

最后,“天上宸章灿星斗,翔鸾惊飞翠蛟走”以壮观的自然景象象征国家的繁荣与统治者的英明,表达了对当时盛世景象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由战乱到和平、由动荡到稳定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一转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和谐与繁荣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冬至前九日湖水尽冰后二日晚晴小舟循湖心而归冰已稍开书是日所见

积雨凝宿阴,寒冰结湖背。

鸥鹭不敢前,龟鱼各潜晦。

敲冰得湖心,鼓棹作澎湃。

万玉朝明堂,丁冬响环佩。

谁来贝阙中,小现银色界。

夕阳似知人,微温散珠琲。

为我开模糊,遥山影空翠。

境胜不可名,语恶聊自悔。

安得王右丞,万象归綵绘。

遥怜西子寒,眉目增点缀。

形式: 古风

将登南高示同舍(其一)

万壑千岩要尽穷,漫将筋力试衰翁。

请君速办寻山屐,同上南高第一峰。

形式: 七言绝句

将登南高示同舍(其二)

三年身在翠鬟堆,惯见湖山眼厌开。

要上云峰最高处,试看潮过海门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过赵德庄官居有怀其人(其一)

送君南浦草青青,记得江边一醉醒。

骑马却来寻旧处,依然苍竹近寒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