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渔洋感旧集偶书

文人善相轻,每恐峻崖岸。

矧以轩冕流,而为风雅冠。

蚕尾乐宏奖,风流久未涣。

论交多寒瘦,此意益足叹。

搜罗暨倡酬,盈箧富词翰。

只字绝诋諆,片语亦珍玩。

隐雾豹必窥,潜渊珠使灿。

如辨竹中笛,似惜桐遭爨。

品题一时加,声称百年焕。

沽誉岂初心,扬扢不嫌滥。

从知名下士,布衣每居半。

骚坛文采留,曷可归黯淡。

迄今把遗编,词澜纷浩瀚。

仲翔冀知己,得一可不憾。

掩卷缅前哲,定各莞尔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钟大源的《读渔洋感旧集偶书》是一首表达对前辈文人风采的敬仰和感慨之作。诗中,作者首先指出文人间常有互相轻视的现象,但对像渔洋这样的大家,他们的才情和品格却如同峻崖般令人敬仰。渔洋在文学上广受赞誉,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即使是细微的文字也备受珍视。诗人赞美其作品如豹窥隐雾,明珠照耀深渊,比喻其才华出众。

诗中提到,尽管渔洋名声显赫,但他并未因此自满,反而对寒士和布衣文人同样关注,这使得他在文坛上的影响更为深远。诗人感叹,即使在后世,渔洋的作品仍然光彩照人,犹如滔滔江河,令人赞叹不已。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知己的期待,希望能有更多人理解并欣赏渔洋的文学遗产,同时也表达了对前贤的怀念,认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灿烂。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渔洋的赞美,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崇敬和对文学传统的珍视。

收录诗词(13)

钟大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苦雨和竺严

深下帘波一事无,愁霖添得睡工夫。

堂坳水聚黑蝌蚪,墙角树鸣青鹁鸪。

簟冷如冰宵藉褥,衣潮生醭昼烘炉。

思光不碍牵船住,瓦屋油衣亦易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友人夏日别墅即事

拓得幽栖地数弓,日长小隐伴园翁。

鸟衔虫立竹梢上,鱼负子跳萍叶中。

苔径晓沾双屐露,溪桥凉受一襟风。

避炎我厌瓜庐窄,可许携来短榻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日书怀

脱帽清狂让昔曹,难扶病脚试登高。

笑拈旧日三钱笔,漫咏今朝五色糕。

薄有杯柈情自适,了无风雨兴原豪。

遥知衡岳峰头客,望远思乡一倍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呈周松霭夫子即敬题诗文集后

百川从东来,溟澥洪纤潴。

鳌波势蜿蜒,潮汐昼夜趋。

两峰拔地起,屹然辟门枢。

群山匝相向,苍翠清双矑。

以兹动峙秀,蔚为文物区。

名儒代有作,约举宁云诬。

经义阐横浦,诗派盛悔余。

夫子与曩哲,后先真合符。

早岁知六甲,诵习勤居诸。

天赋特高朗,慧业畴能如。

牙签三万轴,一一穷根株。

经史百家学,采撷皆膏腴。

下笔有神助,挥洒雄千夫。

文足修五凤,赋欲超三都。

二十折郤桂,展翼鹏骞初。

胶西策旋献,飘忽凌子虚。

名登淡墨榜,手拆红绫书。

策马花簇锦,预宴桃含珠。

翩翩众争目,风度何容与。

谓当列清美,簪笔承明庐。

校仇近天禄,同异标石渠。

声名压班马,制作摩严徐。

庶几罄夙蕴,不负胸中储。

然闻经术用,内外无或殊。

郎官应列宿,所贵繇通儒。

文翁昔化蜀,千载贻良模。

夫子设吏治,守此长不渝。

得官赴岭右,古邑龙城隅。

下车誓饮水,蔀屋和风敷。

依桑童子乐,拔薤强宗除。

与民共休息,来暮歌欢姁。

讼庭百无事,心迹莹冰壶。

闲儒䖮蛉笔,文献徵苍梧。

伟行表彰亟,佚事蒐罗俱。

功不数范瑗,博岂夸杨孚。

状嫌草木简,志陋虞衡疏。

书成媲康赵,体例近所无。

仪州亦胜地,公暇幽怀摅。

卷帘据琴阁,景物如披图。

锦绣江齿齿,蝴蝶山蘧蘧。

繁香离支熟,浓荫桃榔铺。

蛮烟暗孔翠,瘴雨啼鹧鸪。

乡心每拨触,夫不吟欷歔。

从来贤达意,捧檄为亲娱。

无何阙迎侍,远道嗟盘纡。

南山摧乔木,恶梦鸺鹠呼。

趋装不隔日,矫首云模糊。

轻舟郁林石,一叶还乡闾。

归披束晰句,抱恨增长吁。

慈晖幸可报,强奉花间舆。

蓼莪递废咏,惨郁尤难舒。

三釜背色养,空羡林间乌。

因之不再出,心益卑华膴。

三径秀松菊,安此寂寞居。

贫堪傲彭泽,清本同莱芜。

但欣著述富,不问岁月徂。

庭无惊飞雀,户有好事车。

到眼茂桃李,侍膝偕璠玙。

质疑及豹鼠,释物先虫鱼。

英才仰赅洽,乐育咸相须。

青云每接武,藉甚收时誉。

贱子少志学,材质侪薪樗。

藏拙雅宜称,痼疾婴微躯。

诗篇赖陶冶,里调呈皇荂。

拂拭有盛意,不以固陋拘。

韩门列岛可,欧氏称圣俞。

自视直万里,奚止非其徒。

名山业许睹,冀可裨颛愚。

酝酿何深厚,缃帙开琼琚。

词气逼汉魏,格律兼杜苏。

管窥纵难尽,至味供寻咀。

双声叠韵秘,余事分精粗。

钩辀复格磔,诘曲还崎岖。

论著惊俗耳,欲读翻龃龉。

才大众长会,下学空喁喁。

寒窗白醉暖,把卷微咿唔。

词澜障争倒,试手同提扶。

岂徒贵文采,足润枯肠枯。

琅琅诵不辍,愿欲万遍逾。

作诗志趋向,恐笑仍拘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