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谒陵次吴原博见怀韵

东风忽似朔风吹,顿觉归心马首驰。

万壑松声寒欲裂,四郊花气暗相随。

更无青白尘中眼,谁有敲推月下诗。

知子雅怀何处写,竹枝频扫夜窗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明时节拜谒陵墓时的所感所想,以自然景象衬托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东风忽似朔风吹,顿觉归心马首驰”运用对比手法,将温暖的东风与寒冷的朔风相比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仿佛东风也带走了他的归心,使他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更加迫切。

颔联“万壑松声寒欲裂,四郊花气暗相随”通过描写山谷中松涛的寒意和四周弥漫的花香,营造出一种既凄清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绪。松声“寒欲裂”不仅描绘了声音的强烈,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挣扎;而“花气暗相随”则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更无青白尘中眼,谁有敲推月下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感叹自己在世俗的尘埃中失去了纯净的目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诗人自问谁能像自己一样,在月下的寂静中吟诗作赋,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尾联“知子雅怀何处写,竹枝频扫夜窗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知己的思念,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深藏于心底的高雅情怀,并在夜晚的竹影下共同分享这份情感。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清明时节拜谒陵墓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收录诗词(51)

林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姑苏苏延玉义相

当年客棹过君家,一段蓬壶景不赊。

翠竹有枝初解箨,碧桃无树不开花。

金樽满泛长春酒,石鼎新烹异品茶。

为问传书南去鹤,寿仙何处炼丹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杨应宁中书还镇江展墓遂归云南访故业

陈情有疏叩天关,两地乡心一日还。

京口新阡多碧树,滇南旧业半青山。

潮声暮雨龙江上,云影秋鸿马鬣间。

行处莫耽诗景好,群仙相候紫宸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马日一首

国马曾闻大仆申,年来蕃庶倍于寅。

成群食野朝连雾,奋鬣追星夜达辰。

紫塞休兵忘汗血,雕题控辔正咸宾。

也知今日祥光动,散作天闲化育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元宵用前韵

上元恩典岁重申,赐假经旬日自寅。

万井笙歌宫间羽,九街灯火夜为辰。

都人踏月真成队,国士观光合用宾。

明旦上林花一放,暖风先报玉京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