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长江壮阔的景象与焦山寺的历史人文。首句“长江薄海怒相持”,以“怒”字生动地展现了长江与大海交汇处的磅礴气势,仿佛两股力量在激烈对抗。接着“孤柱中流一控之”,巧妙地将焦山寺比作守护江流的孤柱,凸显其在险要位置的重要作用。
“万折波涛成汗漫,六沙烟树起参差”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长江的蜿蜒曲折和焦山寺周边环境的幽静神秘。诗人通过“万折”、“汗漫”、“六沙”、“参差”等词语,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复杂。
后半部分转向对焦山寺历史的追忆,“斩榛下吊胎仙冢,怀糈来参聘士祠”,通过“斩榛”、“吊仙冢”、“怀糈”、“参聘士祠”等细节,展现了焦山寺与古代传说、祭祀活动的深厚联系,体现了其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最后,“两只饥眸馋未饱,老僧休怪不题诗”,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焦山寺内僧侣的虔诚与宁静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焦山寺独特魅力的赞叹之情,以及自己未能深入体验其深邃文化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深刻揭示了焦山寺作为历史文化遗迹的独特价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