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河回宛转,丹阙对嶙峋。
出入云霄上,蹉跎江海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动态的画面。"玉河回宛转"运用了比喻,将河流比作流动的玉带,形象地展现了河水曲折蜿蜒的美态。"丹阙对嶙峋"则描绘了一座红色宫殿与周边险峻山岩相映成趣的景象,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出入云霄上"进一步描绘了宫殿的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天际,显示出皇家气派。然而,紧接着的"蹉跎江海身"又转折,诗人以自身为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即使身处高位,也可能如江海之身般历经沧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空间上的高低起伏和人生感慨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寓言性较强,富有哲理。
不详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城南好花树,不作看花行。
恰好人来日,春风不放晴。
何限新桃李,春来树树花。
不争风雨恶,无柰委泥沙。
红叶翻霜昼,青苔积暮天。
若无桓子过,谁问子云玄。
二泉门下士,海内早知名。
通家一书札,万里各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