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竹

为爱君家千个竹,吾庐欲致两三竿。

不栽也恐令人俗,多觅何妨著地宽。

未拟丛中留凤宿,且看根下有龙蟠。

愿分风月归吟韵,共结坚盟到岁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此诗《觅竹》由明代诗人李胜原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与追求。首句“为爱君家千个竹”,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厚爱,仿佛竹子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心灵的寄托。接下来,“吾庐欲致两三竿”则展现了诗人希望在自己的居所中也能拥有几竿竹子的愿望,竹子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

“不栽也恐令人俗,多觅何妨著地宽”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竹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栽竹子会让人觉得生活庸俗,而多栽竹子则能拓宽空间,增添雅趣。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未拟丛中留凤宿,且看根下有龙蟠”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竹子比作龙,暗示竹子不仅外表美丽,其内在也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同时,诗人并未打算让竹林成为凤凰栖息之所,而是欣赏其自然生长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命自由的向往。

最后,“愿分风月归吟韵,共结坚盟到岁寒”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竹子共享风月,共同度过严寒,寓意着诗人与竹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33)

李胜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燕

年年春社渡江津,变化乌衣国里身。

画栋营巢情有诉,缁衣换白净无尘。

衔泥立幕双环玉,掠水穿花一剪银。

莫是旧时王谢宅,閒披缟素不惊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睡燕

新垒营成得所依,羽翰娇懒傍帘帏。

閒思渡海兼天远,梦想衔泥带雨归。

宿去巢中随蝶化,觉来花外引雏飞。

临风试听呢喃语,似向东君说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淮安刺史乃弟归

十里长亭听马嘶,送君把酒过河堤。

离心远逐东淮水,为报平安到陇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过湖西失水道有作寄沈孟刚(其一)

扁舟一棹过湖西,芦苇丛深去路迷。

刘阮天台更何处,重来难觅旧桃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