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首句“展眺衡门十里遥”,诗人站在衡门之上,远眺十里之遥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悠远的情怀。接着,“沙堤行水到村桥”一句,细腻地描绘了通往村庄的小路,水流潺潺,直至村桥,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乡村景象。
“平芜绿尽青山尾,远寺红藏碧树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层次感与色彩对比。绿色的草地一直延伸至山的尽头,而远处的寺庙则在碧绿的树木间若隐若现,红绿相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三径旧栽处士菊,一株新得美人蕉”则转入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处士菊”和“美人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习劳不择闲花草,抱瓮沿篱取次浇”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他不辞辛劳,无论是繁忙还是闲暇之时,都乐于照料周围的花草,甚至亲自提着水瓮,沿着篱笆浇灌,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日常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