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紫石砚歌

十砚先生癖于砚,罢官归里瓶无粟。

惟有诗刺两牛腰,端坑奇石声相触。

就中济阳井叔刊,日夕摩挲爱尤笃。

篆籀苍劲铭其背,八角廉棱截紫玉。

金樱手捧隃麋香,品月题花幽事足。

淬妃欣说遇钜公,晓岚清雅不入俗。

山斗声名遍华夷,徂夏我读《滦阳录》。

西清常共补被携,小泓晴虹光怪数。

松园前辈驾星槎,邂逅论交蒙赠辱。

笔势矫矫传海邦,渴骥奔泉无蜷局。

春风吹落经畹斋,几案清哦佐醽醁。

茧纸百幅白如银,宝物如今于我属。

见此宛若对昔贤,净水莲房手自浴。

留作吾家永宝用,岂数金线与蛾绿。

六传百有九年间,鸲眼几点记往躅。

为证邵亭文字祥,明窗续成《中林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金永爵所作的《纪晓岚紫石砚歌》,诗人以纪晓岚先生的砚台为题材,展现了他对砚台的深厚情感和对先贤的敬仰。首句“十砚先生癖于砚”点出纪晓岚对砚台的痴迷,接下来描述他罢官后生活简朴,但砚台却成为他的精神寄托。“端坑奇石声相触”形象地描绘了砚石的质地和声音,显示出其独特魅力。

诗中提到的“济阳井叔刊”、“篆籀苍劲铭其背”等细节,突出了砚台的精致工艺和文化内涵。纪晓岚对砚台的珍视体现在“日夕摩挲爱尤笃”,并将其视为品月题花的雅事。“淬妃欣说遇钜公”暗指砚台的来历不凡,而晓岚的名声则如“山斗”,通过阅读《滦阳录》得以传播。

诗人还提及了与松园前辈的交往,以及砚台带给他的灵感和创作动力。最后,他感慨砚台的珍贵,将其视为家族的传世之宝,表达了对先贤精神的追慕和砚台历史的追溯。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展现了纪晓岚的品格和时代的文人风范,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传承。

收录诗词(5)

金永爵(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幽兰小集

岳下岚漪坐处深,韶光收纳养诗心。

春阑已觉千花乱,院寂自闻一鸟吟。

烟散茶炉鸣涧籁,云生画壁响山琴。

寻芳近日奚囊富,惟许高朋独赏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渡江

翩翩冠盖入中原,翠幕江头饮别樽。

衰草烧痕微辨路,寒林暮景远疑村。

平沙列戍红兜出,老树祠神素楮翻。

借问叆阳何处是,青烟一道隔山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雨夜与李友石曹烟岩两侍郎沈茝石朴锦铃曹荷上三承宣赵兰西学士游挹清楼

老来颜发已全凋,犹喜风流未寂寥。

山雨涤襟浑忘暑,江风拂袖欲生潮。

壮游历历从头算,晓月依依举手招。

一枕初回盟鹭梦,茶烟起处拾残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南轩即目

庭树秋风高,槭槭起寒响。

落叶恋旧枝,低回复欲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