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怀六首(其四)

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

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

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

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

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

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

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

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苦怀六首》之四,通过对比昔日的云与今日的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句“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将过去比作飘浮在天上的云,自由自在,而如今却降为尘埃,比喻人生的转变和落差。接着,“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即使身体仅六尺之长,也难以承受命运的重压。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这一段,诗人回忆起父母的教诲和期望,表达了对成为道德高尚之人的渴望。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保持精神的坚韧与尊严。

然而,“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则揭示了诗人中年时的困境与挣扎,仿佛被命运抛入浊流,无法自由呼吸,只能勉强维持生命,言语无力,气度不再。

最后,“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光辉的向往。即使身处逆境,仍希望有一线温暖,能化为普照大地的春光,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让美德与智慧得以传承,永不消失。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苦怀六首(其五)

我命而为人,形异禽兽生。

所以异者何,不越纲常行。

斯道如日光,千古同一明。

胡为舍白昼,摘埴涂冥盲。

伯夷圣人远,双瞳空晶晶。

悲风吹语断,天阔青山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苦怀六首(其六)

古人立志高,为义不为己。

今人所见卑,独为贫贱耻。

不义富贵生,宁以饿而死。

遗体非不重,所惧悖于理。

我禀清淑气,生而秀为士。

读书三十年,颇知六经旨。

质之以人道,所言皆如此。

奚乃滞风尘,尔汝弄欢喜。

浙山高苍苍,浙水清瀰瀰。

三叹动遐思,清风响两耳。

暂焉深隐去,长镵访园绮。

敬俟时之清,终其天伦尔。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己卯十一月朔又梦食梅花梦中作

雁宇高高兔国斜,湿花飞露沁流霞。

狂来清兴不可遏,吃尽寒梅一树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遣兴二首(其一)

独笑或独哭,从人唤作颠。

生惟嗜食菜,贫亦耻言钱。

清兴游空外,孤愁抱日边。

所忧无别念,雁又犯南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