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乌啼曲》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以乌鸦的啼鸣为线索,描绘了游子在外漂泊,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诗中通过“客舍门前古槐树”、“群乌哑哑啼不去”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将游子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乌啼解知人意苦”,乌鸦的啼叫仿佛理解了游子内心的痛苦,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乌鸦的形象更加生动,也加深了读者对游子情感的理解。接着,“迁客思亲朝复暮”,游子每日每夜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五年生死无消息”,游子已经五年没有收到家人的音讯,这五年里,他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哀伤。“一闻乌啼泪沾臆”,听到乌鸦的啼叫,游子不禁泪如雨下,这泪水不仅是因为乌鸦的啼鸣触动了心中的愁绪,更是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
最后,“汴水东流白日飞,老亲在南儿在北”,汴水东流,白日飞逝,南北相隔,老母亲在南方,儿子却在北方,这一句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强调了空间的距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而“南地灵鹊北地乌,乌啼报有平安书”,则以南地的灵鹊和北地的乌鸦对比,乌鸦的啼叫预示着会有平安的信件传来,寄托了游子对家人平安的深深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家人的深深牵挂和祝福,情感真挚,引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