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道中雨后同陈小梧詹湘亭赋

一雨凉如此,西风吹苎衣。

数萤随露下,独鸟背烟飞。

驿路秋声早,溪桥夜火微。

共投何处宿,隔水叩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景象,诗人沈清瑞与友人陈小梧、詹湘亭同行于龙潭道中。首句“一雨凉如此”,简洁地传达出雨后的清凉之意,暗示了季节转换。接着,“西风吹苎衣”写出了秋风轻拂,人们换上粗布衣服以抵御凉意的场景。

中间两联通过细节描绘,进一步渲染氛围:“数萤随露下”,寥寥数只萤火虫在露水中闪烁,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和神秘;“独鸟背烟飞”,一只孤鸟逆着炊烟飞翔,寓意着旅途的孤独与自然的寂寥。这两句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驿路秋声早”写出了道路上传来早起行人的脚步声和秋意渐浓的环境,而“溪桥夜火微”则描绘了远处溪边小桥上的灯火,显得静谧而温馨。

尾联“共投何处宿,隔水叩柴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寻找住宿之处的情境,隔着溪流敲打简陋的木门,流露出旅途中寻求栖息的期待和人与人之间的亲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雨后龙潭道中的秋日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富有生活气息和旅途的况味。

收录诗词(5)

沈清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月

夜色凉于水,风高朔雁还。

长空一片影,吹落万松间。

思妇高楼上,含愁照玉颜。

可怜千里道,何处是秦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呈窦东皋先生

昌黎山斗人伦表,六一文章海内名。

末座趋陪容贱子,中朝风雅属先生。

士夸望比龙门峻,吏说官如浙水清。

廿载春风重持节,越江花发待双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度缙云岭宿岭下村舍

黄龙隘口来,崎岖地险最。

一径青天通,两傍白石碍。

莽莽虎迹深,苍苍树形怪。

倾崖漏斜阳,光照飞鸟背。

迢遥上绝顶,山路狭如带。

舆夫侧足行,二分垂在外。

气促不得喘,十步九倒退。

非意得宽坦,延眺心颇快。

云中辨括州,天外望吴会。

是时天骤寒,林长野风大。

行李落叶中,襁属负与载。

前途黯将夕,暮色起古桧。

投宿竟谁家,荒村隔烟霭。

形式: 古风

鲊虎行

鬼门关前人似海,猛虎捉人如捉鬼。

人鲊瓮中虎杂居,居民鲊虎如鲊鱼。

为言前宵伥鬼来,悲风萧萧林木摧。

山根旧有伏机弩,弩末不能穿虎股。

不如左手提铁叉,右手打铜鼓。

虎闻鼓声见叉影,竿尾箕晴怒而舞。

是时虎意已无人,人亦不复目有虎。

划然一啸当一叉,一叉虎口开血花。

抽叉摔虎四山响,月破风腥一虎仰。

双杖椎鼓雨点尘,沈沈九地追虎魂。

天明曳虎归茅屋,不寝其皮食其肉。

生吞活剥呼巨觥,白酒黄粱一齐熟。

我闻色变眉欲飞,是食人多毋乃肥。

彼云食虎可避瘴,未下盐豉敢相饷。

摇头谨谢阿罗汉,愿君努力加餐饭。

欣然就食甘如饴,风毛雨血忘朝饥。

吁嗟乎周处南山除一害,李广北平官不拜。

我如鸡肋感曹公,尔自彘肩壮樊哙。

歌成旷野良足豪,嚼过屠门亦称快。

慎勿消息传入城,县官来收虎皮税。

官来收税尚犹可,吏食尔虎如食菜。

尔有虎皮何处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