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丹井而寻唐顾逋翁读书台旧址

阴阴涧底花,落落岭头柏。

苍苍云雾重,渺渺人家隔。

相传葛稚川,烧丹此中宅。

至今丹井间,红泉漱白石。

石上台何高,栖迟合骚客。

新藻洒芙蓉,英辞动金碧。

千载人读书,余也忝后席。

学仙仙未成,知音怀夙昔。

独自抱琴来,慨焉终日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融合。诗人以“阴阴涧底花,落落岭头柏”开篇,运用对比手法,将涧底繁花的生机勃勃与岭头柏树的孤傲挺立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生动又静谧的画面感。

接着,“苍苍云雾重,渺渺人家隔”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深远与神秘,云雾缭绕,仿佛与世隔绝,隐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

“相传葛稚川,烧丹此中宅。至今丹井间,红泉漱白石”四句,引入了历史人物葛洪的故事,将现实与传说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丹井、红泉、白石,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修炼与智慧的光辉。

“石上台何高,栖迟合骚客”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人雅士的赞美。诗人想象在高高的石台上,文人骚客可以尽情挥洒才情,享受自然与文化的双重滋养。

“新藻洒芙蓉,英辞动金碧”两句,以“新藻”比喻新鲜的思想或才华,将其比作盛开的芙蓉,英明的言辞如同金碧辉煌的光芒,形象地描绘了知识与智慧的璀璨。

“千载人读书,余也忝后席”表明诗人虽非古人,却也心怀敬仰,渴望与先贤对话,通过阅读与思考,汲取前人的智慧。

“学仙仙未成,知音怀夙昔”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虽然未能成仙,但心中仍怀有对过去知音的怀念,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最后,“独自抱琴来,慨焉终日夕”以琴声作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山水间徘徊,感慨万千直至夜幕降临的情景,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也是对内心世界深处情感的抒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历史故事的引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9)

朱尔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朱嘉征子。诸生。有《平山堂集》

  • 字:人远
  • 号:日观
  • 籍贯:浙江海宁
  • 生卒年:1632—1693

相关古诗词

铁陵庙

弱冠雅负奇,矢志凌云表。

匹马佩弓刀,出自三关道。

报恩功未酬,独立伤怀抱。

归卧南山南,荒林迹如扫。

更上铁陵关,往事尤悄悄。

浮云卷大旗,落日耀空堡。

嗟哉明武军,一往乱飞鸟。

战血郁未消,化作山头草。

枝枝带征魂,遗恨何时了?

形式: 古风

题李营丘风雪运粮图

自古尝称蜀道难,百步九折萦岩峦。

何况严冬深雪里,寒氛晻霭逾千盘。

前峰崒嵂矗天起,后峰连绵势未已。

猿猱不度鸟不啼,悬崖无根谷无底。

峨眉剑阁云万重,扪参历井摩苍穹。

蛟龙蟠孥古木偃,螮蝀卼臲飞梁通。

此时何处来徒众,运粮千里挽输重。

仆夫股栗泥没胫,车轮欲摧马蹄冻。

谁能画者李营丘,秋毫细晰天为愁。

心神自与元气合,笔力直与造化侔。

营丘本属唐宗系,邦家正值凌夷际。

隆准王孙泣路隅,纥干冻雀遥飞去。

天宝以降传乾符,车驾几度留成都。

汉阴馈饷骡背负,百官始得充朝哺。

蜀道之难难若此,危途数困唐天子。

当时写此非偶然,后来题者赵承旨。

承旨亦是宋天潢,笔墨神妙真相当。

徘徊叹赏最珍惜,似因弱宋悲残唐。

唐郊宋社久荆杞,又曾再阅沧桑矣。

书画还从世上传,乾坤旧事随流水。

此卷经今八百年,卷中陵谷犹未迁。

收藏印记亦屡易,令人对此情惘然。

君不见自有书契来,陈迹悠悠皆可睹。

空将哀乐感兴亡,凭吊环州一抔土。

呜呼岂必王孙心独苦!

形式: 古风

汉阳渡口作

汉阳窥鄂渚,夹岸走长虹。

小艇双飞燕,中流五两风。

一江分二郡,三国斗群雄。

多少兴亡事,销沉向此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玄墓山遇明孝廉徐昭法即别怆然有怀

邂逅逢君泪满襟,殷勤重话岁寒心。

还元阁上秋风急,尹树堂前暮色侵。

初服不随沧海变,高情长与白云深。

暂时把臂还成别,欲访幽栖何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