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漫客汪子美兼简竹牖东美

雁断无书到笔峰,暮云空自满江东。

漫郎一片襟期杳,子美三生习气同。

身外有赀惟老砚,竹边无价是清风。

何时共听檐花雨,小醉微吟夜烛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大雁不再带来书信到笔峰,傍晚的云彩独自充满江东。
闲散之人的心意渺茫,与杜甫的才情气质相同。
身外之物只有那把老砚台,竹林旁边最珍贵的是清风。
何时能一起聆听屋檐落花雨声,夜晚微醺轻吟,在红烛下度过。

注释

雁:大雁。
书:书信。
笔峰:地名,可能指作者居所。
暮云:傍晚的云彩。
江东:长江以东地区,这里代指家乡。
漫郎:形容人的闲散或洒脱。
襟期:心情、心意。
子美:杜甫的字,唐代著名诗人。
三生:指前世今生,这里表示长久以来。
习气:习惯或风格。
赀:财物。
老砚:年代久远的砚台。
无价:无法用金钱衡量。
清风:象征高雅或自然的美好。
共听:一起聆听。
檐花雨:屋檐下的雨声。
小醉:微醉。
夜烛红:夜晚燃烧的红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锡畴的作品,属于山水田园诗的一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自己隐居生活的喜悦。

"雁断无书到笔峰,暮云空自满江东。"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表现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雁断”和“暮云”的形象,传达了远离尘世、无法沟通的感觉。

"漫郎一片襟期杳,子美三生习气同。"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相通。“漫郎”指代诗人自己,“一片襟期杳”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而“子美三生习气同”则是说与友人不仅在现世有着共同的志趣,甚至连续多生都保持着相同的修养和品味。

"身外有赀惟老砚,竹边无价是清风。"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他对自然的感悟。“身外有赀”指的是诗人身边有一些随身之物,如“老砚”,而这些物品都是平常无奇却又不可或缺的东西。而“竹边无价是清风”则直接点出了竹边清风的无价珍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

"何时共听檐花雨,小醉微吟夜烛红。"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与友人共度良辰美景的期待,以及他在宁静夜晚,稍有酒意之际,轻声吟咏诗词的情景。“檐花雨”是指屋檐上滴落的雨水,而“夜烛红”则是室内昏黄的灯光,这些细节都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隐居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127)

吴锡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元范。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字:元伦
  • 号:兰皋
  • 籍贯:徽州休宁
  • 生卒年:1215—1276

相关古诗词

悼鹤

乘化归辽海,双笼一不开。

坠翎留片雪,遗迹印荒苔。

月朗怜孤唳,琴閒忆共来。

瘗铭为琢石,鸡鹜不须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晚山

晚山欣静对,杳杳碧无垠。

病叶明残照,飞鸿带断云。

自怜麋鹿性,宜入鹭鸥群。

世路多殊辙,升沈迹已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晚步

晚日弄晴阴,徐行野径深。

山寒梅韵峭,林杳鹤声沈。

缓水元无响,飞云岂有心。

颇知閒最乐,天地入清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晚春

书策炉熏了日閒,雨馀庭砌绿回环。

一春又是寻常过,两鬓谁知容易斑。

轻薄杨花芳草岸,凄凉杜宇夕阳山。

不嫌贫有双飞燕,依旧衔泥自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