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桃源忆故人·春闺》由清代诗人姚凤翙所作,描绘了春日里一位女子在乍晴乍雨的清明时节,面对满眼繁华景象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开篇“乍晴乍雨清明候”,点明了时节与天气特点,清明时节本就多变的天气,给女子的心情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郁。接着“初试罗衣寒透”,写出了女子穿上新衣时感受到的寒意,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寒冷,也暗喻着内心深处的某种凉意或不安。
“满目繁华铺绣”一句,描绘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下句“恨杀东风骤”形成鲜明对比。东风骤起,虽然带来了生机,却也匆匆带走了春光,让女子感到惋惜和无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东风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春光岁岁犹依旧”一句,表面上看似对春光的赞美,实则蕴含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不管愁人消瘦”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因春光易逝而产生的愁绪,她无法控制时间的流转,只能默默承受岁月带来的变化。
最后,“百舌唤残芳昼,羞掷相思豆”以生动的比喻收尾。百舌鸟在呼唤着春日的余晖,而女子则在心中默默思念着远方的人,不愿轻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仿佛羞于抛掷相思豆,象征着她对爱情的含蓄与珍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春日里的细腻情感,既有对外界自然景象的敏感观察,也有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体验,体现了清代女性文学中特有的细腻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