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岁暮感怀》由清代诗人王学潜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
首联“怅恨驹光似掷梭,几茎白发影婆娑”,以“驹光”比喻时间如飞逝的箭矢,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匆匆,转瞬即逝的情景。同时,“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衰老,诗人通过“几茎白发影婆娑”的描写,展现了岁月在自己身上的无情刻印,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无奈。
颔联“半生空负凌云志,举世谁怜击筑歌”,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曾经有过高远的理想与抱负(“凌云志”),但在这漫长的一生中,却似乎未能实现,只能在世人中默默无闻,无人理解或同情(“举世谁怜击筑歌”)。这里运用了典故,击筑歌是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前的壮烈之举,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有壮志未酬,却无人共鸣的孤独与悲凉。
颈联“把酒待迎新岁月,临轩惭看旧山河”,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心中既有期待,也带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改变,但又因看到“旧山河”的变化而感到惭愧,暗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与对过去的留恋。
尾联“惊心马齿年年长,拱璧分阴肯放过”,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齿年年长”),他意识到时间宝贵,不能轻易浪费(“拱璧分阴肯放过”)。拱璧在这里象征珍贵之物,分阴则指短暂的时间,诗人以此警示自己要珍惜每一刻,不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流逝。
整体而言,《岁暮感怀》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