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残腊写怀(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自然更替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无奈。
首句“物态不常故,春光将欲新”,以自然界万物变化的规律,引出时间流逝的主题,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而世间万物都在不断更迭,暗含着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谁深丹鼎术,予误白头身”两句,运用了道教炼丹术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摆脱俗世烦恼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自我认知的偏差。“丹鼎术”象征着追求长生或超脱世俗的方法,而“白头身”则是指年华已逝、岁月无情的现实。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公牍偏妨懒,官资不疗贫”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官场忙碌的事务中,他的懒惰被忽视,而官职带来的收入并不能解决贫穷的问题。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员工作与个人生活难以平衡的困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最后,“那能如海鹤,一举离风尘”表达了诗人渴望像海鹤一样,能够自由地脱离尘世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脱。海鹤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自由的形象,这里寄托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个人境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理想与现实冲突、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