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江山不改色,草木不失性。

如何世上人,蒙养犹未正。

皇王既异治,帝伯不同政。

我欲观无始,端居执其柄。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鉴赏

这首诗《偶成》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为世界的对比,以及对理想治理状态的追求。

首句“江山不改色,草木不失性”,描绘了自然界永恒不变的美丽与生命力,山川依旧,草木依然保持着它们的本质和特性,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描述强调了自然界的纯净与不变,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多变形成了鲜明对比。

接着,“如何世上人,蒙养犹未正”一句,诗人转向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在这样的自然美景面前,为何世间之人仍未能得到正确的教化和引导,暗示了社会道德与自然法则之间的脱节,以及人类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皇王既异治,帝伯不同政”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统治者对国家治理的不同方式,指出尽管在形式上有所差异,但核心都是为了维护秩序和治理国家。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思考,即无论何种形式的统治,其目的都应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我欲观无始,端居执其柄”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探寻宇宙真理的渴望。他希望在静心的状态下,把握住治理国家乃至宇宙万物的关键,实现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以及对理想治理状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对人类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哲理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以及宇宙真理的共同追求。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桂丛十章

桂之树,春雨秋露。饱浥雨露,根硕既固。

浩浩昊天,永锡雨露。桂之蟠,石侧流泉。

泉流涓涓,桂蟠桓桓。显允君子,匪也矢永谖。

桂之根,白石齿齿。水流桂根,绵流石髓。

蟠哉桂,永千万祀。桂之植,白石凿凿。

石膏桂滋,石肤桂肌。蟠哉桂,永千万祀。

桂之蕃,倚天扫云。云飞自北,云飞自南。

匪北匪南,悠悠我心。蟠哉桂,永千万春。

桂之枝,白露零零,铁干玲玲。白露秋春,于千万年。

蟠哉桂,永千万年。桂之叶,则翠且老。

桐乌于飞,亦集以傲。吁嗟乎,桐千万年。

吁嗟乎,桂千万年。维是桐桂,永矢忘年。

桂之华,寒天之馨。桐乌于飞,亦集斯鸣。

显允君子,亦听鸟鸣。维此鸟鸣,觏此花馨。

胡然而遭也,百千万龄。桂之实,亦坚既好。

累累壮垂,露雨之冒。匪也竹猗,匪也桃夭。

君子是宴,以傲天锡难老。

桂之丛,醇气醲钟,和气融冲。

不于尔物之隆,而于尔孕族之隆。

浩浩昊天,惟尔宗是崇。尔宗是崇,载亦令终。

后昆是崇,桂之丛。天锡尔令德,裕后无穷。

形式: 四言诗

灵山

灵山高千仞,上有双叶茶。

云露互滋荫,阳春发其葩。

馨香透齿颊,五内生英华。

安得陟其巅,满采青瑶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玉山馆偶成

广树瞰窗佳气凝,寒光窅窅烟风生。

短帘疏雨客睡足,密叶高枝看鸟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怀玉山

我闻玉斗山,上与魁杓通。

异光夜辉映,彩雾朝朦胧。

七蟠委纡郁,遥入天门峰。

时有九品莲,金鸡号瑶宫。

缅兹大洋坂,乃在玉琅东。

良田注泉露,旱暵寡所逢。

我欲家其巅,永为畎亩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