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垫江二首(其二)

方城三里万山深,父老惊看使节临。

风俗如惭输讼矢,闾阎争出买书金。

星回碧落瞻吾道,月在秋潭信此心。

若得涓埃堪报主,任教白发不胜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苏葵路过垫江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方城三里万山深”以壮丽的山景开篇,展现出一种深远而雄浑的自然景观,暗示着地方的偏远与宁静。接着,“父老惊看使节临”一句,描绘了当地百姓对朝廷使者到来的惊喜与尊敬,体现了地方官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风俗如惭输讼矢,闾阎争出买书金”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赞扬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百姓们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法律,积极投入购买书籍,显示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尊重。

“星回碧落瞻吾道,月在秋潭信此心”则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他仰望星空,寄托自己的理想;月下潭水,映照他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若得涓埃堪报主,任教白发不胜簪”两句,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即使年华老去,也愿意为国效力,表达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地方风土人情、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道德与国家的深刻思考和崇高追求。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弘治甲子夏六月巡新繁道由田塍睹禾稼有感二首(其一)

千亩香风散稻花,只输租赋更无他。

任教金勒纤离好,不似藤蓑觳觫嘉。

学稼者曾闻圣道,明农人岂外官家。

少年也有犁锄趣,况复如今两鬓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弘治甲子夏六月巡新繁道由田塍睹禾稼有感二首(其二)

二顷潮田荒不荒,骑牛人恋跨飞黄。

也知伊尹莘郊乐,绝胜苏秦相印忙。

门外水苗生处好,鼎中云子熟时香。

殷勤寄谢浮萍草,漂去漂来梦一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弘治甲子陈宪长吉夫入觐时予按保宁送之郊即别去赋此寄之

明霜谊分古来难,筮肯将谁晚辈看。

三载末寮亲典则,几场高论振琅玕。

共知黯直真宜汉,自笑郊穷不再韩。

一夜相思消未得,梦回星斗正芒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日私居感怀

芙蓉零落菊萧条,飒飒西风射绮寮。

半路孤琴弦已断,莫年中馈味谁调。

三更残梦犹如见,一片香魂不可招。

底用金刚为渠诵,大罗天上佩声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