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徵君何处寻。

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

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

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四百三十二座错乱山峰,我想请问哪里能寻到那位征君。
红色和翠绿的鸟鸣在瑶室回荡,一缕真檀香烟袅袅升起在石楼深处。
山神都派人送来买来的酒,樵夫也被允许观看化为黄金的景象。
从此拜见老师已不再遥远,我求官的心志如同葛洪一样坚定。

注释

乱峰:错乱的山峰。
徵君:古代对隐士或官员的尊称。
瑶室:华丽的屋宇,此处可能指山中的仙人居所。
真檀:珍贵的檀香木。
石楼:用石头建造的楼阁。
山都:山神。
沽来酒:买来的酒。
樵客:砍柴的人。
化后金:传说中仙人死后会化为黄金。
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思想家,以炼丹闻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或隐逸之人的敬仰,以及自己对于修炼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徵君何处寻。"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迷离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在描述一片错综复杂的山峰之中,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他想要寻找。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某个理想或者追求。

"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

这里描写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场景,“瑶室”和“石楼”都是高僧或隐逸居所的美称。“红翠”可能指的是佛经中的宝盖,或者是某种吉祥的象征。而“真檀一炷”则可能暗示一种修行的状态。整体上,这两句诗描绘出一个清净、宁静而又神圣的地方。

"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超凡生活的向往。“山都”可能指的是山中的聚落,而“遣负沽来酒”则是说有人从遥远的地方携带美酒前来。这也许是一种隐喻,意味着精神上的滋润。而“樵客容看化后金”,这里的“樵客”可能指的是山中樵夫,即隐居的人物,“化后金”则可能是对某种修炼成果的描述。

"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导师的迫切心情,以及他对于仕途和精神追求之间的抉择。“谒师”是请求教诲,“葛洪心”则可能指的是对道家的向往,葛洪是一位著名的道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超凡脱俗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境界追求的渴望,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

八十馀年住镜岩,鹿皮巾下雪髟髟。

床寒不奈云萦枕,经润何妨雨滴函。

饮涧猿回窥绝洞,缘梯人歇倚危杉。

如何计吏穷于鸟,欲望仙都举一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馆娃宫怀古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寒日书斋即事三首(其一)

参佐三间似草堂,恬然无事可成忙。

移时寂历烧松子,尽日殷勤拂乳床。

将近道斋先衣褐,欲清诗思更焚香。

空庭好待中宵月,独礼星辰学步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寒日书斋即事三首(其二)

不知何事有生涯,皮褐亲裁学道家。

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盆池有鹭窥蘋沫,石版无人扫桂花。

江汉欲归应未得,夜来频梦赤城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