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的胡笳声。
九州大地,犹虎豹横行;五湖四海,尚未桑麻繁茂。
远处的天边,衰草与孤云相接,望去如云中垂下;俯视江面,空阔的江面上看不到渔船商旅,只有白雪覆盖的沙滩。
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

注释

古戍:古老的戍楼。
连山火:连着山头的烽火台。
火,烽燧。
笳:一种管乐器,号角,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
迥: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以"古戍"为背景,展现了战争遗留的痕迹和自然环境的荒凉。"连山火"暗示了战火的余烬,"新城殷地笳"则通过悲凉的胡笳声,传达出戍边之地的凄清与戍卒的思乡之情。"九州犹虎豹"象征各地战乱未息,"四海未桑麻"则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凋敝,人民生活艰难。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辽阔而寂寥的自然景色,天高云低,草木凋零,江面积雪覆盖,沙洲显得更加荒芜。最后,诗人以"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作结,虽是寒冬,但顽强的野梅依然绽放,透露出一丝生机,寓意着即使在困苦中,也仍有坚韧的生命力在顽强生存。

整体来看,刘基的《古戍》以深沉的笔触,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585)

刘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 生卒年: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春兴七首(其四)

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

阴洞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

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

安得普夫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北风行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形式: 乐府曲辞

田家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

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

岂无仁义矛,可以弭锋镝。

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形式: 古风

旅兴(其四十一)

寒灯耿幽幕,虫鸣清夜阑。

起行望清天,明月在云端。

美人隔千里,山河杳漫漫。

玄云翳崇冈,白露凋芳兰。

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

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