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倅杨瑜邀罨画池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

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

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

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卮。

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罨画池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岸、风、花、烟、柳等自然元素的和谐共融。诗人以“占胜芳菲地”开篇,点明了罨画池作为赏花胜地的地位。接着,“标名罨画池”一句既是对池名的强调,也暗示了此处景致的非凡。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水面比作镜子,映照着菱花,岸上的景色则如同展开的锦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池边的美景。接下来,“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进一步展示了动态与静态的结合,风吹动花朵,烟雾环绕柳树,动静相宜,画面感十足。

“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表达了诗人对罨画池美景的赞叹之情,认为即便是最巧的才情也无法完全表达其美,即便是最精致的笔墨也无法完全描绘其妙。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表现力的谦逊态度。

“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卮”两句描绘了人在池边活动的情景,光影交错,香气飘散,饮酒作乐,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点明了罨画池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现,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主人邀请客人一同欣赏美景,共享春日的和煦气氛,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罨画池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情趣的品味,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35)

赵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谢云安知军王端屯田

旧邦逢朐䏰,灵地接岷峨。

住岭排烟火,悬岩引薜萝。

雨花疑锦濯,晴水甚蓝挼。

远地之官去,孤舟走崄拖。

出麾无一事,倾盖首相过。

幸不愚烦外,欣承议论多。

春光千骑骏,天色百城和。

赏物楼新构,镌文石旋磨。

为时即慷慨,得友盛吟哦。

世重黄金诺,人传白雪歌。

投壶倾立马,飞镝屡鸣鼍。

局战犀敲玉,杯欢乱酌螺。

坐来风入袂,归去月流波。

我愧才疏拙,生微术揣摩。

主容勤劳徕,行色觉蹉跎。

匪用诗为好,离怀可奈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江上遇雪

冻云交四隅,飞雪满江湖。

急势团风转,閒容到水无。

并游渔喜唱,失侣雁惊呼。

客棹沿湾泊,村醪觅径酤。

去程方数蜀,归思正遥吴。

得句同诸弟,余怀幸不孤。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登望阙台

江外三千里,城头百尺台。

神都瞻宝阙,星斗切瑶魁。

风阔春襟快,云披晓月开。

山川增气象,栏槛出尘埃。

天际横归雁,林梢露出槐。

喜逢冠盖客,半是日边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次韵何若谷别后见寄

言念分符日,来逢别乘贤。

疮痍求俗去,风教为民宣。

吏狱都无扰,农畴属有年。

欢尝陪射的,清不废鸣弦。

避俗寻萧寺,游春醉画船。

文楸坐帷幄,诗敌肆戈鋋。

邂逅穷江地,凄凉落叶天。

代还公去矣,伫立我依然。

久契诚弥固,离忧不暂蠲。

高台倚章贡,时一诵佳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