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提刑李学士移使东路

襟袖从前相向开,倡酬于此未多陪。

身更宠辱谈弥胜,路别东西意自哀。

隐几忘言终不近,白头青简两相催。

孰知衰老难为别,声问应须续续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衣襟和衣袖以前总是相对打开,宴会中互相敬酒我很少参与。
经历荣辱后,交谈反而更加深刻,分别在东西两边,心情自然感到悲伤。
倚着几案默默无言,终究不愿靠近,白发苍苍与青简书卷相互催促时光。
谁料到衰老之人难以告别,只希望声音不断传来延续我们的联系。

注释

襟袖:衣襟和衣袖。
相向开:相对打开。
倡酬:宴会中互相敬酒。
未多陪:很少参与。
身更:经历后。
宠辱:荣辱。
谈弥胜:交谈反而更加深刻。
路别:分别。
东西:东西两边。
意自哀:心情感到悲伤。
隐几:倚着几案。
忘言:默默无言。
终不近:终究不愿靠近。
白头:白发苍苍。
青简:青简书卷。
两相催:相互催促。
衰老:年老。
难为别:难以告别。
声问:声音。
续续来:不断传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送别友人提刑李学士调任东路而作。诗中描绘了两人昔日交往的场景,衣襟袖口相对,共饮共谈,但此刻李学士即将远行,诗人感到陪伴不足,内心充满遗憾。面对离别,诗人强调即使身经荣辱,友情更为珍贵,表达了深深的惜别之情。

"身更宠辱谈弥胜"一句,表明即使经历人生的起伏,与朋友的交谈仍然显得尤为珍贵。"路别东西意自哀"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哀伤,以及对未来的分别之路的感怀。"隐几忘言终不近"暗示了两人今后可能因距离遥远而难以常常见面,只能在心中回味过去的时光。

最后两句"孰知衰老难为别,声问应须续续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和未来通信的期待,希望即使岁月流逝,友情仍能通过书信维系,延续下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智叔令咸平

二谢将能事,重阳只故台。

固须冲节去,便恐带秋回。

敏捷才无尽,铺张意有开。

犹须记衰疾,书与雁同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詹司业

学舍论交二十年,白头相对固依然。

才难孰为吾君惜,果满宁容我辈先。

熟路长驱聊缓步,百全一发不虚弦。

故怀未尽还成别,饱惯人间不更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澶州录曹宋参军

宦游男子事,访别故人情。

能吏于今少,春风及此行。

英雄馀战伐,犴狱寄廉平。

未肯轻衰疾,人来阙寄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钜野泊触事

蒲巷牵丝直,平湖坠镜清。

顺流风借便,捷路雪初晴。

鸟度欲何向,鸥来只自惊。

有行须快意,安得易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