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其二)

淮右偏师出,江津督府开。

橐皋贼阵蹙,瓜步敌锋摧。

宝剑畴能举,神旗怅莫回。

悲风苕水路,千载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淮河以右的偏师开始出击,江边督军府也正式开启。
敌人的阵势在橐皋被压缩,瓜步的敌军前锋遭受重创。
谁又能举起那象征胜利的宝剑,使战旗不再逆转?
悲凉的风吹过苕水之路,千年的哀愁似乎仍未消散。

注释

淮右:指淮河以西地区。
偏师:主力军以外的辅助部队。
江津:江边渡口或军事要地。
督府:督军府,指挥军事的机构。
橐皋:古代地名,此处指战场地点。
贼阵:敌人的阵营。
瓜步:古代地名,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
敌锋:敌军的前锋。
宝剑:象征胜利和权威的武器。
神旗:战旗,代表军队的旗帜。
回:逆转,这里指改变战局。
悲风:凄凉的风。
苕水:古代河流名,今江苏一带。
千载:千年。
馀哀:遗留的哀伤或遗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为故太师王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诗中描述了淮右地区的一次军事行动,淮右偏师出征,江津督府开启,显示出战事的紧张与重要性。"橐皋贼阵蹙"描绘了敌人在橐皋阵地被压缩的情景,"瓜步敌锋摧"则象征着我方在瓜步之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诗人感叹英雄无处施展宝剑,壮志未酬,"神旗怅莫回"表达了对英雄无法扭转战局的惋惜。最后,"悲风苕水路,千载有馀哀"以悲凉的秋风吹过苕水之路,寄托了对逝者永恒的哀思,以及对历史长河中未能实现抱负的深深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战争的壮烈,又有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其一)

宿卫登环尹,荣恩四十春。

威名传瀚海,功烈上麒麟。

却敌凝山岳,临机妙鬼神。

中兴奉朝请,劳旧总无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故资政殿大学士枢密洪公挽词二首(其二)

甲第湖山美,人知小隐名。

天方开乐土,地忽起佳城。

秘殿疏殊渥,珍台锡异荣。

勋劳才右府,曾未陟魁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资政殿大学士枢密洪公挽词二首(其一)

世学推东楚,文名冠异科。

弟兄联玉笋,父子擅金坡。

筹幄渊谋在,陪京惠爱多。

无因奠鸡酒,清泪洒江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故运使直阁少卿刘公挽词

清时得路每投閒,垂上甘泉玉笋班。

借箸几看趋魏阙,请缨常欲度天山。

放怀侠气千夫上,抵掌高谈一梦间。

使节尘生人共惜,朔风吹泪太湖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