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探访赤壁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黄州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首句“晓起问赤壁”,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于清晨时分,对赤壁这一历史名胜充满好奇与向往。接着,“挂帆江气凉”一句,通过帆影与江面的凉意,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春条隔堤蔼,危堞竟山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地形地貌。春草覆盖的堤岸,与远处连绵的山峦相映成趣,危峭的城墙蜿蜒于山间,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痕迹。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厚重融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静谧与深邃。
“雨里过樊口,云中别武昌”则通过行进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变化与地理变迁。在细雨蒙蒙中穿行于樊口,又在云雾缭绕中遥望武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旅途中的瞬间景象,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空间感。
最后,“无由访陈迹,烟水但茫茫”表达了诗人未能深入探寻历史遗迹的遗憾,以及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渺小感。烟波浩渺的江面上,历史的痕迹似乎变得模糊不清,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探访赤壁的所见所感,不仅展现了黄州的自然美景,也蕴含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是一幅生动的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