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雪的画面,通过对南岭秋雪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南岭之巅,秋雪初降,一时间连绵不断,寒意逼人,让人感到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息。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观赏这场秋雪时的心境和行为,表达了一种闲适与超脱的情怀。诗人不急于一时,而是悠然自得地驻马远望,又或是在高处轻轻卷起帘幕,以便更好地欣赏这份清凉。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这两句描绘了雪后初霁的景象,琼枝指的是覆盖着细碎如玉般雪花的树枝,而日斜铅粉残则形容了阳光透过薄雾,在雪后的余晖中呈现出淡淡的银白色泽。
"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移到流水之旁,将秋雪与河流相互映照,形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诗中“偏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特别喜爱,而“倒影入清澜”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寄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意境。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
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
将犬升天路,披云赴月宫。
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南宫幸袭芝兰后,左辅曾交印绶来。
多病未离清洛苑,新恩已历望仙台。
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
闻说随车有零雨,此时偏动子荆才。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雪霁太阳津,城池表里春。
河流添马颊,原色动龙鳞。
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
登高向西望,关路正飞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