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松

郁郁两松树,根柯亦何奇。

俪彼徂徕山,共此岁寒期。

严霜日夕至,万木蕃以摧。

独秀易为色,居高众所推。

明堂创神京,宫宇何累累。

徵材遍幽僻,斤斧不见施。

风涛起中夜,若有百鬼司。

输垂久不作,吾宁忘愤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两松》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对两棵松树的描绘,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傲立风霜的品格,同时也寓含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隐喻与感慨。

首句“郁郁两松树,根柯亦何奇。”开篇即以“郁郁”形容松树的茂盛,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接着“根柯亦何奇”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松树的根部与枝干同样具有非凡之处,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展开对松树独特品质的赞颂。

“俪彼徂徕山,共此岁寒期。”这两句将松树与徂徕山并提,暗示松树如同山中之物,共同经历四季变换,尤其是严冬的考验,象征着松树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顽强生存的能力。

“严霜日夕至,万木蕃以摧。”描述了严冬的到来,万物凋零的情景,而松树却能独立于严寒之中,不被摧毁,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独秀易为色,居高众所推。”进一步赞美松树在严冬中的色彩与姿态,以及它所处的高地位,被众人推崇,象征着松树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自我,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

“明堂创神京,宫宇何累累。”转而描述了国家的建设景象,宫殿林立,神京初建,暗含对国家繁荣景象的描绘,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徵材遍幽僻,斤斧不见施。”指出为了建造宫殿,需要从偏远地区征召木材,但并未见到斧头的使用,可能暗示了木材的获取方式或对劳动者的尊重。

“风涛起中夜,若有百鬼司。”描绘夜晚突然兴起的风暴,仿佛有百鬼在指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紧张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输垂久不作,吾宁忘愤思。”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长久未见成果的忧虑与愤慨,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综上所述,《两松》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不仅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游衡晓发(其一)

昔闻祝融君,道术崇三皇。

无为阐至化,殿服当南邦。

至今三千岁,遗俗犹敦庞。

山留太古色,云藏混沌乡。

其人虽久远,而心不与亡。

薄观偕同心,岂云道阻长。

形式: 古风

游衡晓发(其二)

兰舟溯朝流,芳衿合素侣。

媚此九秋色,眷彼三湘渚。

三湘亦何有,衡云峙天柱。

上可探日星,下可凌寰宇。

羽驾倘可逢,飘飖恣遐举。

形式: 古风

用甘泉公二贤祠韵示诸生(其一)

大道日隐沦,大圣不数会。

嗟余生后时,空睹遗言在。

反身一何有,未忍随流辈。

仰止趋高山,同心夙有待。

旨酒望周行,尚口昔所悔。

精一舜禹心,慎之决善败。

瞹瞹怃微踪,芜秽令心嘅。

形式: 古风

用甘泉公二贤祠韵示诸生(其二)

含悲亦何益,有生重离会。

不见古昔人,磊磊今何在。

一念义利间,遂别舜蹠辈。

大禹惜寸阴,逝者岂相待。

少壮若有馀,时过乃终悔。

为学譬为山,难成易亏败。

进止吾自由,勖矣奚所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