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伏叹五首(其四)》由明代诗人郑善夫创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本质问题。
首句“生亦何所喜”,开篇便提出了对生命的疑问,似乎在问:活着时,我们究竟因何而喜悦?这句诗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接着,“死亦何所悲”则将话题转向死亡,反问死亡时,人们为何会悲伤。这两句诗形成鲜明对比,引出对生死两极状态的深刻反思。
“言脱生死关”,这里的“言”可以理解为言语或表达,也可以视为对生死问题的解答或超越。诗人似乎在说,当人们能够超越生死的界限,摆脱对生与死的恐惧和束缚时,他们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短脩复谁尸”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永恒追求的渴望。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即使生命如白驹过隙,人们仍然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存在,或是为自己的生命留下某种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的喜怒哀乐,去探寻生命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